日本能源突圍?
在此前宣布海洋可燃冰開采突破的新聞發布會上,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以美國頁巖氣革命為例稱,希望能在克服技術難題后實現可燃冰的大規模開采,從而讓可燃冰成為日本的“國產能源”。
日本目前大約95%的能源需從國外進口,尤其是福島核事故之后,日本大部分核電站停止運營,導致能源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張。
日本政府也在積極與美國談判,希望進口美國天然氣,分享頁巖氣革命的成果。東亞地區一直是全球天然氣價格最高的地區,單位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6~7倍。受美國出口廉價天然氣,以及各國效仿美國開采頁巖氣的可能性前景影響,傳統的管道天然氣市場將受到沖擊。
天然氣大國俄羅斯賣往歐洲的管輸氣價格正在出現松動和下降,中海油總公司研究員陳衛東對本報記者稱,這將促使俄羅斯更加關注中國市場。比如停滯多年的中俄天然氣管道可能會加快步伐。在能源版圖上,受到沖擊的還有新能源。由于美國廉價天然氣擠出的煤炭產能一部分被運往歐洲,歐洲火電將重新煥發活力,風電、光伏等因此面臨不小的沖擊。
頁巖氣革命后,能源格局已經從中東向北美傾斜。上述研究人員稱,如果未來可燃冰開采成功,能源格局將重新洗牌,能源生產也更為分散,現存的世界能源市場格局將完全改變。不過,可燃冰商業開采的前景,誰也沒有時間表,何時能有大的突破也是未知的。
與頁巖氣開采相同的是,可燃冰開采同樣面臨環境風險。有地質專家稱,這一次日本的試驗開采方法叫“減壓法”,本身存在引發地質災害的危險。“減壓法”開采過程的危險性在于,如果操作不慎將引起連鎖反應,使整塊地區的可燃冰同時迅速分解,這種失控將引發海底地質變化,導致地震甚至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