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燃冰現狀
中國對可燃冰調查研究起步較晚。1999年,國土資源部下屬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西沙海槽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項目,初步確認西沙海域中可燃冰資源的存在。
隨后的200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國家專項,在南海北部陸坡西沙海槽、神狐、東沙及瓊東南等海域開展調查評價。2007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獲取了含可燃冰巖心樣品。
此外,陸地永久凍土區可燃冰調查研究也開始啟動。2008年,國土部在青海祁連山南緣取得可燃冰實物樣品,在陸地可燃冰上取得突破。
資源調查之外,國內更多精力放在基礎理論研究、實驗模擬以及勘探開發工程技術研發。金慶煥團隊說,目前他們建立了小型測試裝置,進行了開采技術的模擬實驗研究。
中國對戰略替代能源可燃冰勘探開發技術的新一輪系統性研究也已啟動,被科技部批準納入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實施,執行期為4年。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宏斌公開稱,該項目執行年度為2013~2016年,下設“可燃冰地球物理立體探測技術”、“可燃冰流體地球化學精密探測技術”和“可燃冰樣品保壓轉移及處理技術”等三個課題。
除此,如上述高級工程師所言,國內的可燃冰開采目前還在尋找試開采點的過程中。一名中石油非常規油氣研究人員則稱,非常規氣的開采主要是根據經濟可行性進行評估。
按照經濟性評估,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的排序應為致密氣、煤層氣、頁巖氣,以及未來的可燃冰。上述研究人員認為,頁巖氣商業化開采尚且有賴于技術突破和成本降低,可燃冰就更加遙遠了。
在美國頁巖氣革命成功的帶動下,國內頁巖氣熱正在持續。據中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新能源處雷懷玉處長稱,目前國內一口頁巖氣井的成本在8000萬~1億元之間,未來采用國產化設備后有望降至5000萬元左右。
即便如此,國內頁巖氣真正的商業化、大規模開采還需要時間,根據國家能源局的頁巖氣規劃,“十三五”才是頁巖氣大規模開采階段。可燃冰目前尚無具體規劃,金慶煥團隊判斷,我國要到2020年前后可能實現可燃冰工業開發技術與裝備的突破,2030年前后可能實現商業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