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公布,已成功從近海地層蘊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稱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中分離出天然氣,這一消息讓非常規天然氣再度趨熱。
相比過去兩年全球熱炒的頁巖氣,可燃冰蘊藏的天然氣資源量還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會繼頁巖氣之后再度引發新一輪能源革命?
各國競逐
可燃冰,從中能分離出甲烷,即天然氣,是替代傳統能源的一種清潔能源,國內通常將之納入非常規天然氣種類。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可燃冰蘊藏的天然氣資源總量,相當于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2倍,一些估算甚至更高。
日本曾估算,周邊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氣潛在蘊藏量相當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氣消費量。除日本之外,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進行可燃冰的科研工作。中國南海和青藏高原也有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國內也已經開展了可燃冰前期研究和調查工作。
在可燃冰的舞臺上,各國已經展開競逐。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蘇聯和美國等少數國家就開始了陸地凍土區和海洋的可燃冰資源調查。加拿大取得了陸地凍土帶中可燃冰的實物樣品,美國在深海鉆探巖心中發現了海洋可燃冰。
蘇聯也在其遠東地區發現可燃冰礦藏后,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座可燃冰礦田。此后的80年代,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國家計劃以評估本國的可燃冰資源。參與的國家不完全統計,涉及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俄羅斯、德國等等。
評估調查之外,各國在此時期還開展技術研發,為可燃冰試開采做技術儲備。進入21世紀后,已經有國家進行試開采,不過試開采的數據都沒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