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雪龍
北極地區的開放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在地緣政治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目前北極地區的管理機制主要是建立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上。
成立于1996年的北極理事會是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行的一個地區性的軟法機構。理事會成員包括八個環北極國家,(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理事會在近幾年逐步加大北極事務的參與范圍,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都在申請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席位。5月15日即將召開的理事會部長級會議,預計將會對中國的申請作出最終決定。
隨著近年來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目前中國僅僅是理事會的特設觀察員國,這意味著中國必須提出申請并得到許可,才能夠參加理事會的會議。
但就理事會的決策制定而言,永久觀察員和特設觀察員并沒有差別。盡管如此,很多批評家還是認為,中國的申請是試圖在理事會內部謀求更大的影響力。
但從目前為止的事實看來,中國對北極的興趣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在這種情況下,允許中國加入北極地區的開發只會促進中國和北極國家的經貿和外交關系,而不會引發沖突和對抗。
在環北極幾國中,俄羅斯擁有最廣大的北極地區領土,因而也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理事會成員國之一。盡管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不斷加強的中俄關系是由中國對北極的興趣而推動的,但顯然北極的誘惑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三月到莫斯科的出訪中——這是他上任以來的第一次出訪,中俄兩國簽訂了一系列協議。借此契機,中國的石油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Rosneft)就北極合作開發簽訂了協議。
今年4月16日,中國和冰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在會晤中,中冰兩國的領導人再次確認在北極事務上的合作。近幾年兩國貿易發展十分迅速。2012年,雙邊貿易上漲21%,達到了1.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