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頭寬或窄、鼻梁挺或塌原來都由基因決定。荷蘭研究人員確認決定臉形的5個基因。這一成果有助更好地了解腭裂等面部畸形,也有望幫助法醫根據嫌疑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畫出肖像。
確認五基因
鹿特丹伊拉斯漠斯大學醫療中心法醫分子生物系主任曼弗雷德·凱澤帶領研究小組,借助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5388名歐洲血統的志愿者,建立每人臉部的三維圖像。研究小組隨后分析志愿者的基因組,與超過250萬個DNA標記比對,查看哪個基因影響48個面部特征,譬如雙眼間距、眼部與鼻子的距離等。
研究人員再把初步結果運用于另外3867名志愿者,驗證基因與臉形的關聯。
結果顯示,先前研究認定的PRDM16、PAX3和TP63三個基因確實決定臉形,新發現C5orf50和COL17A1也對臉部結構起到一定作用。
“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找到了基因,能從這一層面開始了解人的面容,”凱澤告訴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記者,“這在8年前開始這項研究時簡直不敢想象。”
畫像尚遙遠
研究報告由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卷》發表。
根據這一結果,如果知道一個人的DNA,就可以畫出此人的肖像。不過,專家說,這還比較遙遠。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遺傳流行病學家拉維尼亞·帕特諾斯特說:“像身高一樣,我們認為幾百個乃至數千個基因對臉形有細微影響。因此,盡管我們開始了解什么影響人的臉部如何生長,但還遠遠不能依據一個人的基因序列來勾勒臉形。”
帕特諾斯特并未參與這項研究,但他和同事先前研究發現,基因PAX3決定鼻子的位置。
凱澤的研究結果確認了這一點。PAX3調節肌肉細胞的形成,控制鼻尖與雙眼的距離。如果這一基因發生突變,會引起一種名為“瓦爾登伯格綜合征”的罕見病,癥狀之一是雙眼間距寬。
研究剛起步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結果有望在“遙遠的未來”運用于法醫調查。借助DNA畫出面部特征比犯罪現場目擊者描述更可靠,因為后者受記憶力和知覺限制。
凱澤說,像美國熱門電視系列劇《犯罪現場調查》(CSI)中一樣用DNA樣本辨認嫌疑人,目前還“不靠譜”,比較“靠譜”的是辨認眼睛和頭發顏色。
凱澤和同事今年8月推出HIrisPlex系統,可以讓研究人員根據一個人的DNA樣本推測眼睛和頭發顏色,不過,這只針對歐洲血統后裔。這一系統辨認金發碧眼者的準確率達到70%,辨認黑發者的準確率最高可達85%。
當前研究主要比對9個面部標志,面部掃描止于鼻子部位,不包括鼻子以下。凱澤希望今后能研究更多面部特征。
“我們才剛起步,”凱澤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周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