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評比連續70次名列第一
雅浦村頭的池塘內,一片瀲滟水光。“不少是村中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而來。”村總支書記陸小云指給記者看,荷塘西側是一片綠地,旁邊是水泥板蓋住的池子。池子里,是通過管道從全村收集到的生活污水;綠地下面,則是一個混合了稻殼、煤渣等多種物質的土壤處理系統。它日處理污水40噸,全村近300戶1000多人產生的生活污水都在此處理。
在南宅村,記者參觀了一個集中式污水處理站。過濾垃圾的格柵、缺氧池、氧化池、沉淀池……隔著透明的玻璃向下看,正在進行生物處理的池子里水霧蒸騰。再看沉淀池外已經處理的水,清澈得近乎透明,幾條小魚在其中游來游去。“家家廚房、廁所的臟水都進了管道,自己干凈,大家也干凈。”66歲的村民石祖興說。
近幾年,雪堰污水處理和管網投入達到3億元,覆蓋率和接管處理率在武進鄉鎮中最高,總日處理污水能力超2萬噸。同時,加快實施了新溝河拓浚、農村河道清淤、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
在武進區近年來的環境衛生評比中,雪堰連續70次名列第一。
提前1年完成“美麗鄉村”建設
城西回民村仁莊農民公園內,鳥語花香,小橋流水,健身休閑設施齊全,令人難辨城鄉。65歲的戚阿林祖居這里,多年前離村去無錫工作,退休后常回村住,“一年有半年回來住,比在城里舒服多了。”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記者獲悉,包括城西回民村在內的1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創建,今年3月全部通過市級驗收。全鎮其他村均達到環境整潔村標準,提前1年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任務。
“雪堰這幾年變化太大了,尤其是在生態旅游方面。”常州公交68路駕駛員奚建芬,在常州火車站—雪堰線路上已跑了5年。她掰著手指告訴記者,六七八月的時候是水蜜桃,八月份去買葡萄,九月份太湖開捕后去買湖蝦和銀魚,十月份是桔子,看帶的行李就知道什么新鮮上市。
定位“太湖山水城、樂活休閑地”,雪堰針對鎮區比較分散的現狀,全新規劃了9平方公里的中心鎮區,其中核心區1.16平方公里。規劃明確,將以綠色產業為先導、以吳地文化為內涵、以湖濱休閑為特色,其中,吳韻公園、亭山公園、綜合體育館、南宅實驗學校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快進度,吳稚暉故居修繕等文化項目年內將啟動。 (通訊員 孔令毅 李崢)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