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濱,武進東南,雪堰的變化潤物無聲——
來休閑度假的人更多了——看重的,除了親近自然的山水之趣,還有各具特色的村居群落,花樣頻出的農家休閑;
挑剔的資本加快“下鄉”——星級賣場和酒店陸續進駐,多個聚合城市資本的文化項目和農業基地悄然興起;
農民的錢袋子鼓得比城里人快——去年全鎮新增高效設施農業2540畝,水蜜桃、楊梅等專業合作社加速壯大……
變化的背后,是雪堰鎮十年如一日的環境提升?!安粩嗾{高生態環境標桿,把生態文明轉化為持續的發展增量。”鎮黨委書記姜甫明表示,環境提升是最大的民心工程,生態文明是“雪堰夢”的核心。
全市最早提出“生態立鎮”
生態環境建設,知易行難,需要綜合因素支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雪堰同樣存在開山采石、化工企業較多等情況,付出了不小的環境代價。進入新世紀,該鎮及時調整思路,將綠水青山視為最大的資源,在全市最早提出“生態立鎮”。
鎮長張燕玲告訴記者,雪堰近年來關?;て髽I近百家,為了環境,放棄了兩家上市企業,而宕口復綠工作完成了80%左右。鎮區太湖沿線根除了污染點源,一切可能造成污染的行業禁入?!碍h境是一道不等式,修復成本遠遠大于暫時受益,我們要留下子孫飯。”
近年來,雪堰重點引導工業企業向機械制造轉型,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建設標準廠房。同時,利用山水優勢和嬉戲谷、中華孝道園等景區,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建起太滆漁家樂一條街、城西回民村農家樂基地等,以高效農業和休閑旅游的大發展,填補部分工業企業退出的空間。
“如今的雪堰啊,景美、果甜、有點錢?!痹谛鹿麎褐Φ奶伊掷铮C衣村老書記王益民告訴記者,村里有千畝果園,環境好了品質自然好,年年不愁銷。“就是鳥太多了,果子長出來就要用紙袋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