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銷售的熱火朝天讓一些制藥公司按捺不住了,具有“藥中茅臺”之稱的片仔癀日前宣布斥資近千萬元自建電商渠道。業內預計,電商作為企業拓展銷售的一個補充,無論盈利與否都將成為一種趨勢,甚至成為“標配”。
不過,面對網絡藥品交易虛假經營、夸大宣傳等問題,如何讓消費者踏實上網買“放心藥”,制藥公司還有很多“硬仗”要打。
藥廠前赴后繼“試水”電商
“如同制藥企業早前將產業鏈向下延伸至連鎖藥店一樣,網上藥店成為很多以生產為主的醫藥企業新的戰略目標。”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秘書長張勇說,尤其是相對實體藥店,網上藥店具有初期投資成本低、網絡覆蓋面廣的特點,能有效彌補前者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做深、做透的缺陷。
歷數國內可向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等品牌藥商榜上有名。據不完全統計,東阿阿膠天貓旗艦店“雙11”創下了高達400萬元的銷售額,成為網上藥店一匹“黑馬”。
“相比傳統銷售,電商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能夠最短距離、最快地獲取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我們還會繼續拓展,并適時尋求可攜手的合作伙伴。”東阿阿膠總經理秦玉峰說。
德生堂網上藥店CEO徐毅告訴記者,具有工業背景、特別是業務延伸至大健康領域的制藥企業,可能會把一些獨有品種放在自建電商平臺銷售,從而增加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否則僅靠自產品種,尚無法與產品豐富的連鎖藥店相抗衡。
海通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劉宇預計,通過網絡迅速放量,2013年片仔癀日化品銷售額將達到1.3億元,同比增長50%,相較今年約20%的增速,明顯加快。
百家企業待激活 風險投資將入場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統計顯示,具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質的企業達到3739家,具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質的企業達到117家。按照要求,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需同時具備《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
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具有資質且已經上線的藥企不超過70家,其余仍在搭建和完善中。2012年前三季度,國內醫藥B2C(商家對顧客)交易規模達10.9億元,考慮第四季度為電商促銷旺季,2012年全年規模預計將達到16.5億元,較2011年4億元的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300%。
“盡管增長率挺高,但與淘寶和京東商城的巨額交易額相比,目前我國網上藥店規模仍顯得微不足道。預計隨著新進者帶來的市場增量,行業規模將在2014年步入快車道。”張勇說。
據悉,最快今年末或到明年上半年,可能會有100家或是更多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頒發的“牌照”。屆時,在網上銷售藥品的“正規軍”將超過200家。
另外,目前觸“電”藥商動用的基本上都是自有資金,業內預計到明年會有一些風險投資漸漸入場,對該行業起到一個刺激推動作用。
網購藥品安全第一
“相比其他行業電商的大起大落,網上藥店還算比較穩定,陷入價格戰、關門歇業的可能性比較小。”徐毅告訴記者,一是藥品“身份”特殊,國家對于網上藥店交易資質有著嚴格的管控,不會令其“泛濫成災”;二是基于開展網絡售藥的前提,必須是一家依法設立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因此,區別于一些個體創業的互聯網企業,基本不會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三是當前網上藥店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少,市場博弈還未顯現。
但即便如此,行業目前依然面臨著諸多考驗,首當其沖的就是消費者的疑慮和選擇。例如,藥品質量是否可靠、如何辨別真偽;配送過程是否安全,時間能否保證等。其次,一些“李鬼”也不斷干擾著市場秩序。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近期就公布了12家違法發布虛假藥品信息銷售藥品網站名單。不僅如此,還發現大量設在境外的發布虛假信息銷售假藥的非法網站服務器。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新興的網上藥店而言,在國內各類電商一片虧損下,利潤并不是當前最緊要的,關鍵是不能觸碰藥品質量安全“警戒線”,否則將功虧一簣。
參與籌備和制訂《中國醫藥電子商務行業自律公約》的開心人網上藥店負責人梁永強說,網上藥品安全“保衛戰”堅決不能放松。企業從醫藥電子商務交易、信用、物流配送、供應鏈協同、商品及服務、回溯、投訴建議流程、信息發布、第三方監管等多方面都需要自律和管理,從而才能為消費者創造一個放心、安全的網絡購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