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巫儺文化狂歡旅游節中的儺舞表演
中國巫儺文化狂歡旅游節中的竹竿表演
懷化是巫儺文化的主體地帶
巫儺文化是古黔中地區的炎人族、神農氏族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文化。
史料記載,炎人是我國南方的遠古先民,是一個龐大的氏族、部落。這個氏族活動范圍寬廣,圖騰崇拜太陽鳥。太陽圖騰、鸞鳥圖騰是沅湘(即沅水、湘江流域)先民長期從事稻作農耕活動的產物,是儺文化的核心觀念和形成標志。
我國著名巫儺文化專家林河先生從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的角度,令人信服地深入分析和詳細論證巫儺源于沅湘一帶的觀點。懷化是巫儺文化的主體地帶,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最早的農耕祭祀文化發掘于湖南懷化的洪江高廟文化,距今已有7400多年,可見懷化的儺文化歷史風盛之遠;懷化新晃侗族自治縣的儺戲“咚咚推”,20多年前就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稱之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它是巫儺文化的早期產物;懷化沅陵是秦國時期的黔中郡郡治之地,也是巫儺文化濃郁的地方,僅該縣現存儺殿1200多個。
懷化眾多的古城古鎮古村落中,有著過鬼節、做道場、貢土地、跳大神、祭跳香、收魂、收黑等民間習俗和巫術,如今,如滾刺床、單刀云梯(上刀山)、趟火池(下火海)、吃火木炭等儺技,都已成中國的民間絕技。2006年,流傳三百多年、富有宗教色彩的沅陵“辰州儺戲”,全用侗語演唱、對白的新晃侗族儺戲“咚咚推”、懷化沅陵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學者說,懷化是巫儺文化的發源地。不論是不是發源地,至少說明了這里的儺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