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畢業在即。今年的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都找好了嗎?相信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時都很想知道自己專業的學長學姐們都選擇了什么樣的工作?這些工作的薪水情況又如何?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14年高校10大專業就業“錢”景報告》,分析了不同專業的職場人士所從事的崗位情況,從而了解到各專業職場人士最熱門的5大就業崗位;同時,描繪了熱門崗位薪酬隨工作年限增長而變化的情況,希望能夠幫助應屆大學畢業生更好地擇業,同時也為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高考學子們在專業的選擇上提供參考。
10大專業就業對口率:財會專業最高,市場營銷最低;銷售業務崗位吸納最多就業
數據顯示,2014年高校畢業生中,財務會計專業的就業對口率最高,其中64.17%的財會畢業生從事財務/審計/稅務崗位,另有4.81%從事金融/證券/期貨/投資等崗位。反觀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僅有9.75%從事相關對口工作,55.15%的市場營銷畢業生則選擇從事銷售業務等崗位。此外,機械工程(30.43%)、金融(36%)、藝術設計(29.87%)等專業的就業對口率也相對較高。
另外,銷售業務、行政/后勤/文秘、客服/售前/售后/技術支持三大崗位位位列多個專業就業前5名。其中,除市場營銷專業外外,電子信息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生物工程等專業畢業生就業首選崗位皆為銷售業務。
銷售業務、金融/證券/期貨/投資崗位的薪酬領跑勞動力市場,工作5年是薪酬明顯提升的飛躍點
數據顯示,各個專業畢業生在踏出校園初入職場時的起點薪酬沒有太大差異,大多集中在2500-3500元這一區間內,金融/證券/期貨/投資平均薪酬略高,約4500元。
但工作5年是薪酬明顯提升的飛躍點,也是崗位薪酬拉開差距的拐點。其中電子/電氣/半導體/儀器儀表崗位在工作累積到8年,薪水上升到平均每月5659元;環境科學/環保崗位在工作累計到8年,薪水上升到平均每月6833元。而從吸納最多就業的銷售崗位來看,工作年限越長,平均月薪越高,當工作年限積累至8年后,平均月薪會提升到9495元。金融/證券/期貨/投資崗位隨著工作年限不斷增長,平均月薪能提升到9375元,領跑勞動力市場。技工、行政/后勤/文秘崗位雖然有一定幅度提升,但并不明顯,總體來看,薪酬最低。
專家建議:畢業生可跳出專業束縛,先就業再擇業
專家建議,對于正在找工作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在擇業時不必拘泥于與自身專業對口的工作,放開眼界,拓寬就業范圍,大膽申請非本專業的工作,不失為更好的選擇。很多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數量非常有限,學校培養了大量本專業的人才,但因行業變化較快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原因,待學生畢業時,勞動力市場上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可能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崗位,吸納本專業的所有學生。
此外,不同工作的“錢景”迥異,在專業對口的工作競爭激烈時,不妨考慮那些不對口但“錢景”好的工作。如銷售工作一般不限制專業,工資更多與個人業績表現掛鉤的崗位。從全國各崗位的整體薪資情況來看,銷售崗位的平均薪酬最高。
智聯招聘分析認為,在當前大多數人從事與大學所學專業不對口工作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應擺脫專業束縛,在整個勞動力市場上而不僅僅是與專業對口的崗位上進行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根據《智聯招聘2014年應屆生就業力報告》,大學生簽約的主要原因是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專業背景對是否能夠找到工作的影響因素并不大。建議大學生在學業之余,廣泛參與實習和社會實踐,一方面了解職場情況和工作內容,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增加自身的就業競爭優勢,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智聯招聘建議大學生先邁出“就業”的第一步,積累工作經驗和職場人脈,同時不斷探索和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即開始第二步“擇業”。根據當前職場人士的就業選擇和實踐,“先就業再擇業”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最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