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內對比展示“耐火紙”的特性,“耐火紙”在酒精燈的火苗上滯留近30秒沒有發生自燃(上圖);而普通紙張頃刻間被酒精燈點燃,從完好狀態到化為灰燼僅用時6秒左右(下圖)。
朱英杰研究員在展示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的“耐火紙”。
自古以來,火就是紙的“天敵”,大火曾無數次“吞噬”人類寶貴的紙質文物,頃刻間將其化為灰燼。然而,這一切或將很快迎來新的“變革”。記者13日從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獲悉,該所最近已成功合成出一種高柔韌性、可耐1000℃以上高溫的新型無機材料紙張——羥基磷灰石“耐火紙”。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性學術期刊《歐洲化學》上發表。據介紹,高柔韌性“耐火紙”表面呈柔和的乳白色,與普通紙張相比,“耐火紙”的制作原理相似,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它不僅可以作為永久和安全的信息存儲介質將重要文字、文件及檔案等長期保存,還可作為從廢水中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可再生吸附劑、藥物控釋載體、骨缺損修復材料、醫用紙、阻燃材料和耐高溫材料等。新華社記者 裴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