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政策加碼下,打車APP的盈利之路將走向何方?
近日,由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的《北京市出租汽車手機電召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已開始試行?!都殑t》指出,手機電召服務運營商應用軟件須經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獲得授權許可后,才可接入統一電召服務平臺。而目前市場正在流行的各類打車APP,均屬于《細則》范圍之內。
按照上述規定,打車APP需遵照4小時以內叫車每單5元、4小時以上預約每單6元的北京市電召統一收費標準支付費用,而對于打車APP其他的加價服務,需一律取消;此外,打車APP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采取任何方式的廣告嵌入。
《細則》出臺后,也引發了一些業界的爭議,有觀點認為,這將對打車APP市場帶來嚴重沖擊。而未來,打車APP的盈利模式和生存環境,又將向何處發展呢?
強制接入平臺引爭議
今年6月1日起,北京市交通委已將96106作為北京市統一的出租車電召平臺,該平臺結集了奇華、金銀建、中寰天暢、亞太安訊、交科視訊等5家出租車調度中心,原先的96103、96109、96033等官方認可的叫車電話均統一交由96106進行調度分配。也就是說,按照《細則》,打車APP需接入96106電召平臺才可在北京市場進行服務。資料顯示,96106由北京奇華通訊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易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阿里巴巴投資的打車APP服務商快的打車COO趙冬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快的打車已于上周接入96106電召服務平臺。而在《細則》未試用之前,快的打車也時刻做好了取消加價方式的準備。
以快的打車為例,系統根據用戶所在的IP地址,自動向用戶端推出使用界面,以使北京用戶的加價服務界面與其他城市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