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日期而是時刻”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1200名參與實驗的老年人中,一些人的去世時間與這些核苷酸序列所準確預測的時間相差只有幾個小時。擁有AA和AG基因類型的人在上午11時之前去世,而擁有GG基因類型的人趨向于下午6時左右去世。克利福德·賽坡說:“因此真的有一種基因預測你去世的時間。不是日期,而是一天中的時刻。”
安德魯·利姆教授說,人體內部的生理時鐘管理人類生理和行為的多個層面,同時影響著急性病的發病時間。“一個簡單的基因突變會影響到諸如何時死亡這樣最基本的問題,這有點讓人毛骨悚然。”他還聲稱,17%的GG基因類型的人會比其他人晚死平均6個小時。
克利福德·賽坡表示,這一無意中的發現證明了真的有預測人類死亡時間的基因存在,而且預測的準確度精確到了某一天中的幾點。
據《大西洋月刊》報道,研究人員相信,或許是當死亡臨近的時候,人體會還原到一種更加自然的生理節律感應階段,而不是生活習慣所產生的循環。
研究人員表示,這有助于判斷患者服藥的最佳時機,也可讓醫院為患者的“危險期”作好準備。
基因因素只占30%
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杜靜表示,這種基因變異能夠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的說法太絕對。
杜靜表示,從遺傳學角度講,人類死亡中基因因素只占30%,還有70%是客觀因素決定的,包括環境、個人身體狀況等。比如人突然遇到車禍死亡,就完全是客觀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基因決定的。
杜靜說,像腺嘌呤或鳥嘌呤這樣的易感基因可以對人體遺傳研究和人類發病提供方向。這些基因也可能跟死亡的某一個特定特質有一定聯系,但是不同疾病人群有不同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以腺嘌呤或鳥嘌呤為核基的分子能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的說法也太絕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