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亞平6月20日的太空授課之后,2013“航天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第一課”開課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舉行。航天英雄、首飛航天員楊利偉,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主講第一課。來自北京康樂里小學、延慶二小等200余中小學生在現場聽課交流。課堂氛圍熱烈活躍,不亞于王亞平太空授課的地面現場。
對于前不久王亞平“老師”的課堂表現,楊利偉評價,王亞平“老師”展示了在地面重力環境下不可能展現的奇妙現象,讓青少年朋友深刻體會到科技的魅力。他贊同王亞平說的“我們的飛天夢永不失重”,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未來加入到太空課堂的隊伍中來。
楊利偉認為,今年神舟十號上三名航天員對天宮一號進行了維修和維護,對地板進行了更換都是“亮點”。他認為,這些動作創造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下一步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打好了基礎。
楊利偉還介紹了成為航天員的條件。他表示,除了有健康的身體外,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科學素質,掌握很多技能,“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中國航天元老級人物戚發軔院士則回顧了從1992年神舟項目立項到神十的成功發射,二十多年來的關鍵節點。對于未來中國太空探索的夢想進行了展望,他表示,希望幾十年后中國人能去月球和火星。他笑著對在場的小學生說:“你們要努力,那一天你們會看到的。”
北京市科普大使,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家金聲老師來到現場,他向在座的學生朋友們展示了精美的課件,用了與“太空課堂”類似的實驗器材對王亞平的太空課堂進一步的解釋。他用一幅彩色絢麗的畫來評價王亞平的一課,他解釋說:“畫能給人無限遐想,能勾起你一個又一個航天夢。”
課堂上,學生朋友們還向楊利偉、戚發軔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人進入太空會長高嗎?”“如果飛船出現故障,航天員自己能回到地球嗎?”問題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參與“航天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的還有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吳艷華,中國航天報社社長馮春萍,中國科學院院士余夢倫等。
據介紹,即日起,“航天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將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展開,公眾可以通過登錄中國航天網查詢活動相關內容。(實習生刁辰超)
現場嘉賓共同按下電鈕,啟動具有航天特色的“太空上課鈴”。(《中國航天報》提供 宿東攝)
楊利偉與戚發軔在航天科普現場與學生們交流。(刁辰超攝)
到場學生認真聽講。(《中國航天報》提供 宿東攝)
航天科普教授金聲在場演示科普知識。(《中國航天報》提供宿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