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不高端 國產手機前路漫漫
不僅僅是TCL,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的中興,終端業務收入也出現下滑,而主要原因是其國際GSM手機(非智能機)數據卡等收入有所下降所致。而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也曾坦言某款機型在歐洲銷量增長迅猛,但前提是價格下調。高銷量無法為企業帶來高利潤,致使它們不得不放棄低端市場。余承東就表示,即便達不到銷售額要求,也要放棄低端機。
分析師楊群就表示,自進入全球銷量排行榜的那一天開始,銷量已不再是國產品牌手機追求的目標,接下來它們必然會走上追求利潤的道路。而踏上這條路的第一步便是“去低端化”。
其實,如今的國產高價手機,基本上都是在Andriod系統上堆砌頂級的硬件和機身材料,但在總體體驗上并沒有比中低檔Andriod手機高出多少,即使某些國產高價智能手機在一些跑分成績上可以勝出三星GALAXY SIII手機,然而真正等到消費者掏錢購買時,多數消費者卻未必買賬。
不少網友認為,國產手機本身就以價格低廉取勝,一旦價格與三星、蘋果不相上下,為什么還買國產的呢?畢竟國際品牌手機拿出去更有面子。網友“MINI-兔菟”則表示,國產手機之所以叫做山寨機,就是因為它們在不斷地抄襲暢銷機。沒有創新、一味模仿,就算價格再高也難以擺脫"山寨"的影子。在中新網IT頻道走訪大中、國美等賣場時,有些熟知國產品牌的用戶并不擔心它的售價過高。一位張先生表示,國產手機掉價快,只要不追求新品,過段時間價格就能掉一半,性價比一下就提升了。
此外,水貨的存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國產高端手機與國際品牌的品牌差距。如果都是行貨,相同配置大陸售價3000元的手機,國際品牌的手機價位應當在4000甚至5000以上,但水貨的存在使差價沒那么大,這也促使很多消費者選擇國際品牌。
昔日,靠著中低端手機創造過“神話”的諾基亞、HTC,如今走起高端路線卻發展的都不如意。HTC推出的ONE系列、Butterfly系列都沒得到很好地銷售回報,諾基亞的Lumia 920盡管得到了不錯的業內口碑,銷量上卻令人大失所望。如今,一貫奉行“高端路線”的它們,終于“頭顱”,決心兩條腿走路——高端、中低端“兩手抓”。
“國內廠商在高端市場的布局都還處在試水期,高價不能簡單和高端劃等號,消費者對國產品牌賣高價仍然沒有足夠的認可度。”楊群表示。此外,由于目前國產手機廠商大多專注Android智能手機,導致其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同樣的硬件配置,中興、華為、TCL敢定高價,但也有新晉廠商敢定低價,以市場上熱門的四核智能手機為例,以金立為代表的傳統廠商采用聯發科的方案首發產品既定價在2000元以下,同樣是高通方案的小米手機售價也不到2000元,“這種激烈的內部競爭無疑會對試水高端市場的TCL等廠商造成更大壓力。”(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