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測三:沙塵暴致死
恐龍化石代表地:內蒙古臨河巴彥滿得乎
位于內蒙古烏拉特后旗的巴彥滿得乎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地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發現了幼年甲龍化石,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了轟動。
12具體形像羊羔大小的未成年甲龍化石中,有7具呆在一個狹長的巢穴中。這些看上去還十分幼小的甲龍蜷縮著身體,相互依偎在一起。它們有的身子朝前,有的朝后,有的大張著口,有的抬頭張望,神情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據科學家推測,這些可憐的小甲龍當時可能遭遇到了特大沙塵暴的襲擊,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致命的沙塵吞噬了。
內蒙古龍昊恐龍研究所所長譚琳介紹說,2009年這里又發現了兩具成年原角龍化石,它們都沿著一個方向排列,從化石圍巖看,都是極細的風成沙的沉積物形成砂巖。由此可以推斷,導致恐龍死亡的一個原因是突然的災害天氣,比如沙塵暴。
猜測四:火山致死
恐龍化石代表地:遼寧朝陽地區
遼西早白堊世帶羽毛恐龍和鳥類化石的死亡被認為與火山噴發有關。
專家們在那里發現大量的火山灰沉積物。火山噴發之后的大火,燃燒森林和其它能燒著的東西,礦石中的化學物質產生的毒氣都能夠直接殺死恐龍,影響環境,導致恐龍病變,從而影響局部地區恐龍的遺傳等。
猜測五:疾病致死
恐龍化石代表地:廣東南雄盆地
在我國廣東南雄盆地發現了許多病態的恐龍蛋殼,有研究表明可能是中毒而夭折。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趙資奎研究員分析,廣東南雄盆地獲得的地球化學資料和恐龍漸變滅絕模式在年代上,與印度德干火山噴發及持續時間比較一致。
恐龍蛋殼的銥和其他微量元素異常含量不是同一來源。據他分析,這些微量元素的富集可能是由當地一未知來源或附近的火山活動引起的。因此,廣東南雄盆地恐龍滅絕的原因是由于多次以銥異常、氧同位素異常為標志的全球性環境效應和以微量元素含量異常為標志的地區性的環境毒化等多種元素引起的。
經過對發現的恐龍蛋的研究測量,他們發現,恐龍蛋化石蛋殼平均變異范圍比較大,不同剖面發現的蛋殼厚度具有相似的變異現象。這說明恐龍蛋殼中銥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富集與病態結構蛋殼的形成有密切關系。這些元素是通過食物進入恐龍體內,然后又沉積到它們所產出的這些蛋殼中,使這些恐龍蛋中毒,停止生長。
有研究人員認為,在恐龍繁衍的某個階段,就有病毒或者瘟疫曾經流行,造成很多地方的恐龍滅絕。但這無法解釋為何當時的爬行動物如龜類與鱷類能夠幸存。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認為由于直接證據的缺乏,恐龍的死亡原因仍然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目前所有的說法只能是基于某種事實的合乎邏輯的推測。
來源:光明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