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近一年來,在對外工作中說新話、走新路、開新局,統籌推進與提升“外交四個布局”,中國外交呈現出主動性增強與主動權增大的“新人新氣象”。
亮點一,對大國外交既全面發展,又突出重點。
首先,習主席以俄羅斯為出訪首選國,中俄戰略互信與協作扎實推進。應俄總統普京邀請,習主席于3月22日展開首次出訪,他強調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在涉及對方主權、領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在中國的大國外交之中,中俄關系的“含金量”相對最高,堪稱最“實打實”的一對關系。
其次,習主席與奧巴馬總統舉行“習奧會”,積極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6月7日至8日,習主席應邀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與奧巴馬總統舉行了首次元首會晤,他精辟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系”是對歷史上反復出現的霸權國與崛起國之間零和競爭所謂“定律”的超越,是中國當代領導人針對格外重要而又復雜多變的中美關系,從新的全球化時代背景出發提出的開創性戰略思想。
亮點二,對周邊外交既無比重視與戰略經營,又剛柔并濟與區別對待。
首先,先后出訪中亞與東南亞,主動創新中鄰互利合作。習主席于9月應邀訪問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并出席在吉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和平發展的西部地緣戰略依托帶。習主席在哈發表重要演講,強調合力打擊“三股勢力”,他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就開拓歐亞經濟大合作提出了新的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習主席于10月應邀出訪印尼與馬來西亞,將中印尼、中馬關系均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提出了全方位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系統倡議。
其次,召開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系統闡述周邊戰略思想。座談會于10月24至25日在北京召開,習主席講話強調周邊外交的戰略方針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提出周邊外交的戰略布局是“三管齊下”,即經濟上“要著力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積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安全上“要著力推進區域安全合作”;文化上“要著力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宣傳工作、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人文交流”。
再次,兼顧原則性與靈活性,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與戰后東亞秩序,“以斗促合”。對于右傾化的日本堅決斗爭,在釣魚島問題上針鋒相對,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對菲律賓既抵制其南海鬧劇,又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對遭受臺風“海燕”重創的菲民眾予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