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無疑將奏響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開啟構建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航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基礎,據此而載入史冊,令全球翹首以盼。
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打開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門,使中國經濟馳入快車道,開啟追趕世界的偉大航程。期間,中國經濟保持了9.8%的年均增長,人均GDP年增8.7%,使6億人擺脫貧困,中國GDP占世界比重由1980年的1.9%升至2012年的11.3%,人均GDP由205美元增至6071美元,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制造業和商品貿易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中流砥柱,2008-2012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達30%。前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認為,一個強大、穩定和健康的中國經濟將在更廣的范圍里造福世界。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坦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
無疑,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能取得如此大成就,得益于改革;未來要保持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依然要靠改革。這正是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肩負的偉大使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新加坡前外長揚榮文指出,“三中全會將使中國向前邁開一大步,不僅是經濟改革,還包括政治和社會改革”。英國金融時報甚至警告:“任何人或國家低估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在經濟和金融領域改革的信心和能力,都將是一個錯誤。”
的確,經歷數十年持續高發展,尤其近幾年的透支發展,中國經濟結構性和制度性弊端凸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貨幣超發,形成資產泡沫、過量投資,導致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風險聚積,威脅經濟健康發展。尤其,構建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轉方式、調結構、再平衡、可持續,未來改革必須全面,包括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關鍵是政府職能轉變,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百姓均享發展成果,真正實現“強國民富”之中國夢。
然而,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波及重大利益關系調整,涉及各方體制機制完善;需處理好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膽子大一點與步子穩一點、改革發展穩定等關系。因為,今天的改革已入深水區,都是難啃的骨頭,必須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穩妥審慎、三思后行。必須守住底線:避免在根本性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
IMF駐華代表處副代表賽義德撰文指出,中國在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和社會政策領域的改革將形成良性循環,并產生持久收益。當然,這種轉變不會輕易實現,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龐大。確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開啟改革開放第二季,任重而道遠,但必將給中國和世界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所長/研究員 陳鳳英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