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選擇8·15在東海搞實彈射擊演練,這是針對日本戰敗日一個有創意性的姿態。當然這還很不夠,我們還需創新很多能讓日本難受的工具。
不是說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今后就不管了,繼續搞熱靖國神社問題有利于向世界揭露日本對待歷史的無賴和陰暗嘴臉,但這件事可以交給民間和輿論去做,中國民間在這方面是不乏創意的。
中國官方應致力于對日斗爭新工具的開發,少發口頭抗議。這兩年的情況是有實際進展的,比如中國軍艦進日本海演習,執法船進釣魚島12海里,加強東海油氣田開發,以及中國軍艦環日本行等等,都豐富了對日斗爭的內容,稀釋了靖國神社在中日斗爭的焦點位置。中國堅持拒絕中日高峰會,尤其讓安培本人著急難堪。我們應不斷有新的手段推出,有些可以做得大張旗鼓。
中國人還應清楚,中日博弈最終是國力的比拼,日本不是菲律賓那樣的矮子,它不會總輸,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它“敢于”給中國人更多刺激,完全是有可能的。我們如果一點氣也受不了,那我們就很難在當今世界的“險惡江湖”上立足。
中日斗爭歸根結底是中國崛起的“業余科目”,我們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們應進得去,還能出得來,保持對日斗爭的戰略樂觀和輕松。畢竟中國在下一盤全球戰略的超級象棋,“小日本”只是棋盤上一個比較調皮的棋子。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