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31日報道,10月31日是西方傳統的萬圣節,《中國日報》刊登了來自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講述這個傳統節日在當今和英國發生的變化、以及我們對待它的正確態度,全文如下:
萬圣節要到了,我上周在一家飯店被一群孩子圍住要錢。我就對這些小鬼說,如果在10天內他們穿上萬圣節的裝扮來敲我的門說“不給糖果就搗亂”,我就給他們每人一塊巧克力,但是今天不行。
八年來,我一次次失望地看著低劣扭曲的萬圣節版本在英國上演,美國人也因帶來這些“陋俗”備受指責。去年,英國警察通告居民不準繼續“不給糖果就搗亂”,并警告孩子們不要按門鈴嚇唬鄰居。
但這對美國人就是無稽之談:除了華盛頓州的那些夜夜恐怖的內陸城市外,萬圣節并不意味著恐怖。沒有美國人會在10月31日那天出門旅行,因為誰都不想錯過孩子們穿上萬圣節服裝的可愛模樣。
所以,我想給那些真正想了解萬圣節的英國人一點介紹:什么樣的萬圣節能稱得上是成熟而富有魅力的節日?無疑這些風俗傳統和我小時候已經不同了,各地的情況也不一樣;但幾年前我3歲的小侄子一起出去要糖果的時候發現,原來的風俗似乎依舊。
習俗一:只有10月31日是萬圣節。在其他日子要萬圣節禮物和在12月13日要圣誕節禮物一樣不可理喻。
習俗二:現代美國人認為萬圣節是屬于3歲到10歲小孩子和那些愛他們的人。大點的孩子有時候會追求粗野,少數甚至造成暴力和危險,但大多數還是無害的惡作劇。但這些都不是萬圣節的核心傳統所追求的,實際上,那些在萬圣節廝打的年輕人如果在平時這樣很可能會被警察逮捕。
習俗三:服裝是萬圣節的必要條件。難以想象在美國誰愿意給不穿萬圣節服裝的孩子們糖果吃。試試穿著便服跟著路人去要錢,看會發生什么。這不叫萬圣節而是搶劫。
習俗四:進行萬圣節的場所主要是孩子多的居民區,而不是在公共場所。門廊或窗戶上掛南瓜燈的房間都在歡迎孩子的到來,自然警察也就管不到這里了。
習俗五:“不給糖果就搗亂”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請給我些糖果”。當然這并不是對所有人都免費的。盡管這句話歷來就帶著威脅:如果不給糖果,就在你的房里搗亂,但沒有人會拒絕,就不用擔心什么搗亂問題了。如果你不想給糖果,就不開門。孩子們也不會報復,他們自然跑到下一家去了。
習俗六:說“不給糖果就搗亂”時,友善的人會稱贊你的衣服,給你準備好的一大塊巧克力,但肯定沒有零錢。一些煩人的家伙會給你蘋果,我還記得一個老太太給過牙刷。
這就是萬圣節了。在10月31日的幾個小時里,孩子們穿上萬圣節裝,跟著他們的爸爸媽媽,敲那些掛南瓜燈的鄰居家的門,說:“不給糖果就搗亂?”捧回一堆巧克力和糖果。行為不端的大孩子和青少年就會惹上麻煩。我理解為什么英國人想頒布法律來禁止這些危險的行為了。
人們對美國文化舶來品的反感比比皆是,認為美國在用墮落的行為侵蝕著民主的伊甸園。如果你們的萬圣節是一個充滿著暴力,威脅和丑陋縱樂的十月,請不要怪美國。
(作者莎拉·丘奇維爾系東英格蘭大學美國文學和文化資深講師, 編輯 張峰 編譯 霍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