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正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一掃前幾年的祥和憧憬,取而代之的是警告、悲觀預期和唱衰世界經濟。繼拋出“二戰后最嚴重金融危機”的言論后,金融家索羅斯甚至警告說,“中央銀行們已經失控。”這一論斷得到許多人的認同。
惟一的亮點,是與會者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肯定。索羅斯依然看好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他大膽預言,它們會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基于這樣的考慮,他并不認為會遭遇一個“全球性衰退”。亞洲,尤其是“中國”已連續幾年成為達沃斯年會中被提及次數最多的熱門詞匯。
全球經濟悲觀與中國經濟樂觀,這樣的對比,在本屆年會上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突出。而對比中國與西方的金融業,國人似乎更有理由樂觀。筆者還記得,在中國加入WTO談判的那一段時間,西方國家是如何詬病中國的金融業,認為中國的銀行在崩潰邊緣;但時間剛剛過去幾年,卻是西方金融業自己率先拉倒了次貸的多米諾牌。以前被西方發達國家看作是廉價收購獵物的中國金融資產,現在卻成為了眾多發達國家期待的“救世主”。
這樣迥異的表現,以至于讓一些經濟學家以“脫鉤”來形容當下中國乃至亞洲經濟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認為目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下,美國經濟對亞洲國家經濟的影響,已經不如過去那樣大,也因此,美國經濟即使衰退,中國經濟也仍將保持增長勢頭。
不過,中國經濟并不能關起門來萬事大吉。中國加入WTO,可以看作是一張經濟全球化的身份證,中國將按照規則向世界包括發達國家開放金融業、信息產業等行業,中國也必然要走出去,進入西方的金融產業和其他行業,進行更高層次的競爭搏殺。
因此,雖然中國現在還受到影響很小,但中國已然身在其中。上周,美國股市大跌,中國股市應聲而落,也可窺見市場間的關聯。我們固然可以認為,在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應該承認,無論是在資金流還是在心理層面,中國股市已經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外面的溫度。又比如,隨著美聯儲的大幅降息,中美利差逐漸拉大,熱錢可能會進一步進入中國,進而增加中國實行從緊貨幣政策的難度。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面對的外部環境發生大的變化,都將考驗中國貨幣政策尺度和分寸的拿捏。
全球化時代,在慶幸中國局面尚屬太平之際,我們不妨以更多的中國在“此岸”的心態,來對待當前的世界經濟問題,這將使我們對可能的系統性風險有足夠的警惕。雖然說,中國有著很多的自身獨特性質,但我們無法收回進一步開放經濟、開放金融業的步伐,因此,中國在“此岸”的進程還在持續。
世界經濟論壇被稱為“經濟聯合國”,自1971年成立以來憑借其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逐步確立了權威地位,論壇如此看好中國經濟形勢,自然令人欣慰,但國人切不可沾沾自喜,若以身在此中的“此岸”心態,謹慎面對一片溢美之詞,未雨綢繆,做好各種情況的應對,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獨善其身。(辛繁 作者為媒體評論人士)(來源: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