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白宮特別助理奧蘇利文
對于布什身邊的政治顧問團隊,很多人都知道卡爾·羅夫、國務卿賴斯或副國務卿休斯等人。但布什身邊的一位特殊而美麗的女性助理,由于布什13日突訪伊拉克開始走進媒體的視野。這位女性就是白宮特別助理、布什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梅根·奧蘇利文。奧蘇利文是白宮最為專職的“通訊員”,專門負責每天向布什通報伊拉克境內發生著什么,負責向布什提供伊拉克事務的戰況簡報。
《紐約時報》12日形象地稱,36歲的單身女博士梅根·奧蘇利文就是布什伊拉克事務的“順風耳”,因為她的“眼睛”總在盯著伊拉克。有同僚預言,總有一天她會成為國家安全顧問,而不僅僅是一個副職。
36歲的梅根·奧蘇利文,是不為外界所知的白宮特別助理,也是布什伊拉克事務的專職政治顧問。備受伊戰困擾的布什,在扎卡維被炸死后,13日突然空降伊拉克。而每當布什在白宮發表關于伊拉克事務演講時,其不遠處總少不了梅根·奧蘇利文的身影。
影響著布什的判斷
每天下午,白宮的國家安全顧問班子,要提交給布什總統3~4頁關于伊拉克過去24小時的戰況簡報。這份簡報內容廣泛,從類似扎卡維被炸死,到伊拉克內閣提名名單,再到伊拉克工作的每日進展或缺失之處,都會出現在簡報中。這份簡報的撰寫者,就是布什的專職“通訊員”梅根·奧蘇利文。簡報堪稱伊拉克事務狀況的“備忘錄”,記載著伊拉克每天的進展,是總統每天不可或缺的資料。
盡管奧蘇利文不能作出重要決定——這些決定由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國務卿賴斯作出。但奧蘇利文的重要性在于:她是整天“圍繞著”布什轉的親密助理。熟悉奧蘇利文的白宮幕僚稱,作為專職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奧蘇利文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無形中影響著布什的判斷。
與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一起,奧蘇利文每周要向布什提交數份伊拉克戰況簡報。每個周末,奧蘇利文要協助布什總統安排周一、周二舉行的戰況內閣會議,而她始終要出現在秘密的會議現場。前美國駐伊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的高級顧問賴里·戴蒙德說:“她能夠直接走到布什身邊,說‘看,伊拉克又發生事情了’。這必然會給布什的想法加入復雜的、富有穿透力的影響因素。”
布什喜歡她的匯報
現任布什伊拉克事務特別助理的奧蘇利文,此前曾是前美國駐伊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的高級助手,曾于2003年~2004年呆在巴格達1年多,其任務也是協助布什準備每周的國家安全會議。
奧蘇利文不單單是幫布什接聽有關外來電話、安排會見伊拉克領導人等瑣碎事務,她的實際作用還在于,她在協調政府關于整個伊拉克政治、安全與重建的所有事務。
在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大樓接受采訪時,奧蘇利文顯得強硬而又警覺,很少談及她與布什間的私人談話。
但熟悉她的同事都知道,她提供給布什的簡報簡潔明快,讓人愛不釋手,布什總統很愿意閱讀這份簡報。在向布什匯報工作時,奧蘇利文也總是簡明扼要、態度謙遜,總有讓人愉悅的感覺,這正是布什所喜歡的——盡管她還是位理論功底深厚的女博士。
白宮幕僚稱,奧蘇利文對伊拉克政治進程的樂觀看法,正是布什總統公開表達的看法。在白宮,她對伊拉克的未來比其他人都樂觀,她也比任何人更熟悉伊拉克。早在進入白宮前,奧蘇利文就在主流媒體上發表過對伊拉克議題看法的文章。
“布什政府中最了解伊拉克的人”
在巴格達的美國大使館,駐外官員有時會提及這樣的話:“請不要再增加非‘梅根式’的問題”。意思是說,不需要再在奧蘇利文闡述的五點意見上增加麻煩與混亂,她對伊拉克問題的闡述已夠清楚了。奧蘇利文的支持者提及,與政府的其他官員相比,她更能意識到伊拉克所面臨的現實。
從伊拉克死里逃生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奧蘇利文的助手羅伯特·布萊克威爾稱:“當今的布什政府中,沒有誰比奧蘇利文更懂得伊拉克人的個性風格,沒有誰比她更清楚伊拉克的狀況。”在巴格達,奧蘇利文被認為是“中間派”,不投靠任何伊拉克派別,對美國在伊拉克的最終勝利充滿信心。
在巴格達,奧蘇利文曾有過一段難忘的受襲經歷。2003年10月,當奧蘇利文忙于戰后伊憲法議題談判期間,一枚火箭擊中了她所下榻的旅館,爆炸導致大門完全扭曲關閉,根本不能打開,她只有沿著10層樓高窗口外的窗臺逃出。最終她逃到巴格達街頭,并趕往自己位于底格里斯河邊、原是薩達姆行宮的辦公室。這次爆炸導致了美軍一名陸軍上校死亡,另有16人受傷。談及這段經歷時,奧蘇利文說:“那的確是非常危險的居處,我常常回憶這段經歷,因為我在伊拉克的朋友都在爆炸中死亡。”
在巴格達的大部分時間中,奧蘇利文幾乎整天整夜地穿梭于什葉派、遜尼派與庫爾德人中間,協助組建2004年6月成立的過渡政府。在伊拉克期間,奧蘇利文主要的責任之一,是保持與反對派組織“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之間的合作。該組織是遜尼派的重要政黨之一,是當時伊拉克過渡政府組建的重要力量。
這期間,她全方位地與該黨派領導人阿茲·哈肯姆舉行會談,并取得了他的信任。接觸中,奧蘇利文與該政黨政要保持著密切接觸,成為美伊間的“信使”。比如,她一直與該黨派可能的總理人選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現為伊拉克副總統之一)保持良好關系。對前美國駐伊行政長官布雷默來說,她就是溝通美國與伊拉克接觸的“信使和媒人”。
據布雷默透露,在談判最關鍵的時刻,他只有派奧蘇利文會見邁赫迪。因為他自己都不清楚邁赫迪為何對轉交管理權協議(2003年11月份的一份協議,2004年6月伊美國最終完成權力交接)如此不安。通過會見邁赫迪后,奧蘇利文洞察到其中的奧秘。布雷默稱:“等她回來后,她非常清晰地傳達了癥結所在,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后來我打電話給邁赫迪,按照奧蘇利文告訴我的方法,我們解決了一切問題。”
36歲女博士 畢業于牛津
奧蘇利文的背景顯示她年輕時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從小在馬薩諸塞州長大,大學期間卻選擇寫有關巴勒斯坦問題的論文。后來,奧蘇利文到喬治敦大學求學,主修經濟與政府學。求學期間在當地百貨公司打工,并成為已故紐約州參議員帕特里克·莫尼漢的外交政策研究助手。后來,她在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
畢業后,她來到華盛頓工作,成為布魯金斯學會(美國著名的綜合性政策研究機構,是華盛頓的重要思想庫)的一名職員,與資深專家理查德·哈斯(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委員會主任,在老布什政府擔任過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和特別助理)合作撰寫過學術著作,曾是一名很出色的年輕學者,具有很高的理論功底。
2003年初,前國務卿鮑威爾調她到五角大樓工作,加入籌劃伊拉克戰后重建的美國梯隊,此后她多次變換工作,后來加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班子,工作重心始終與伊拉克事務有關。周圍的同事稱,奧蘇利文的“前途”完全系在了伊拉克問題上。熟悉她的人開玩笑地稱,總有一天她會成為國家安全顧問,而不再是私人助理。
在華盛頓,奧蘇利文的居所離白宮不遠。36歲的奧蘇利文目前依然單身,平時盡量讓自己每周7天不總是圍著工作轉。(文字:毛玉西)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