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蘭“文化標志”艾琳娜
環(huán)球在線消息:新西蘭小提琴演奏家艾琳娜和22位毛利藝術家,將以融合傳統(tǒng)古典音樂和毛利民間音樂文化為一體的表演方式,于11月9日、10日在上海音樂廳舉行兩場音樂會,向上海觀眾展示新西蘭充滿異域風情的多元文化。這場演出也是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的參演劇目之一。
毛利歌奠風格
被形容為新西蘭“文化標志”的艾琳娜是當?shù)刈钣胁湃A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小提琴家之一,她把新西蘭人的祖先——毛利人在音樂和文化上的傳統(tǒng)融入到古典音樂作品當中,從而奠定了她特殊的表演風格。
“我擁有毛利人與歐洲人的血統(tǒng),從小跟隨毛利祖父母生活在新西蘭一個與世隔絕的半島上。那里的文化背景很濃厚,因此我很小就會唱當?shù)厥⑿械拿枨4撕螅译S母親以及繼父移居歐洲,通過聽音樂會以及一些音樂理論課程,我深深地愛上了古典音樂,并嘗試著用自己獨特的樂感去創(chuàng)造革新。”
在談到音樂領域的個性化融合時,艾琳娜坦言,這完全是受了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1992年,艾琳娜回到新西蘭加入了惠靈頓交響樂團。如今她在融合各種音樂的傳統(tǒng)元素,聽眾們也能不斷欣賞到她風格多變的新作品。艾琳娜的音樂以超越傳統(tǒng)界限而著名,其中包容了探戈的熱情、巴赫的教條以及毛利、古典、爵士、吉卜賽、拉丁、愛爾蘭和電子音樂的激情。
毛利語掀激情
作為新西蘭毛利人的后裔,艾琳娜獨特的莫西干發(fā)型和標新立異的衣著都是她的標志。她說,曾經(jīng)有人建議她換一套正統(tǒng)的服裝上臺演出,但觀眾們不樂意,自己也覺得不舒服,于是把這個特別的形象保留下來。
與她的外形同樣特殊的還有她的藝術風格,她總是在古典與民族之間互相跳躍:“我的音樂有巴赫,有貝多芬,還有各種經(jīng)典的小提琴曲目。在那些曲子中或許你會聽到許多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樂章,但是它們卻已完全被演繹成了另外的樣子。比如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這次我們將用打擊樂器去詮釋和演奏它。也有一些音樂是被我做了修改的,我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了許多毛利本地的語言,以便更好地突顯激情和奔放。我把它們改編成毛利人所熟悉的風格,我們用新西蘭特有的民族樂器來演奏這些古典樂曲,這與以往這些旋律帶給觀眾的感覺完全不同。”
艾琳娜介紹,她將與22位音樂家、歌唱家和毛利表演組合一起演出,并和上海城市交響樂團進行跨界合作。古典與毛利民間相結合的音樂將占到此次音樂會的80%。
編輯:富文佳 王晨/文 齊琦/圖 來源:新聞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