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在線消息:越劇誕生百年,易卜生逝世百年,當越劇遭遇易卜生作品會怎樣?一部從未在中國觀眾面前亮相的易卜生名作《海達·高布樂》被杭州越劇院改編后搬上了舞臺,這部名為《心比天高》的越劇年初僅憑幾分鐘片段就在挪威引起轟動,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上更是大獲成功,贏得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改編世界名著向來不是件容易討好的事,用中國傳統的戲曲來演繹世界話劇名作,如何尋找其間的結合點?
杭州越劇院院長侯軍說, 5月28日晚上,《心比天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首演并大獲成功。“以前我們演完戲,觀眾很多時候是往后跑的。”侯軍激動地說,“但在北京,我們演完后觀眾長時間地熱烈鼓掌,我進杭越14年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感人場景。”
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玉德評價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很多專家認為,中國的戲曲向來以情節故事見長,而易卜生的這部作品中人物心理刻畫是一大特色,《心比天高》恰恰把故事寓于人物的性格表現之中,使傳統的戲曲形式與現代的表現手法互相結合,產生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專家說,“五月的演出季因這部戲而生輝”。
越劇《心比天高》講述了女主人公海達為情、名、利所困,最終無法擺脫走向毀滅,故事背景也轉移到了中國古代。在易卜生的筆下,海達是一個高度神經質的女人,時時生活在痛苦和掙扎當中。原作中,海達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心比天高》里,她用的是佩劍。觀眾在流光溢彩的舞臺上可以看到易卜生的影子,卻又不全是易卜生,眼前分明是地地道道的越劇。該劇導演展敏介紹說,舞臺上很多地方都運用了現代手法,如人物穿行其間的兩扇門象征著夢與現實,糾纏的藤蔓暗喻人物激烈的心理沖突,水袖翻舞生動地傳達出喜怒哀樂。但該劇總體又富有越劇的婉約之美,不同的流派唱腔、東方特色的絲竹伴奏都與越劇其他作品一般無二。當易卜生遭遇越劇,兩者已經融為一體。因而,它既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又獲得了老戲迷的認可。
該劇在民族文化宮演出了兩場,并受教育部邀請到清華大學演出。很多大學生表示愛聽越劇、喜歡這部作品。一位大學生陪同母親前來觀看,這位母親連連感嘆:真是太美了。
據了解,6月6日和7日,《心比天高》將在杭公演,隨后赴上海演出,并將進入大學校園。9月,杭州越劇院將再赴挪威,參加“易卜生國際藝術節”。(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陳揚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