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的同胞,他們在最底層
胡德夫在哥倫比亞“大使館”的咖啡間唱歌的時候,咖啡館在臺灣還很少見,屬于非常高雅的地方,是畫家、音樂人和寫作者的聚集地。在這里,胡德夫一直在唱西洋歌曲。后來,他認識了李雙澤,臺大建筑系的一名學生,他聽說胡德夫是卑南族人,就鼓動他演唱本族的歌曲。胡德夫不好意思張口,李雙澤就先唱起了陳達的《思想起》。胡德夫想起小時候父親哼唱過的《美麗的稻穗》,就憑著記憶怯怯唱出聲來,哥倫比亞咖啡館響起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熱烈的掌聲。在座的吳楚楚后來把這首歌收入了自己的專輯。
胡德夫從此聲名鵲起,大街小巷都在唱《美麗的稻穗》。當時的臺灣,人們能聽到的,除了美國電臺的歐美流行樂,就是老上海的一些歌曲,本土歌曲寥寥可數,胡德夫和李雙澤從《美麗的稻穗》中看到了民謠的力量。1974年,在李雙澤的推動下,胡德夫舉辦了他的首次個人演唱會,一時間聽者云集,連名氣很大的詩人余光中也來捧場。
1974年,胡德夫在臺灣一所大學的演出中意外受傷,無法上臺演出。李雙澤于是走上臺去,拿著一瓶可樂,高喝一聲“我們能不能唱自己的歌曲?”然后將可樂瓶子摔到地上。隨后的臺灣金韻獎比賽,便有大批民謠浮出水面。臺灣民謠以“可樂事件”為契機,開始了泉涌般的噴發。名為“唱自己的歌”的一場意義深遠的運動開始了,它無疑深刻地影響了臺灣以后20年音樂的發展。
胡德夫沒有像萬沙浪那樣“乘勝追擊”,走上流行的路線。在臺灣大學讀書期間,胡德夫看到自己的同胞為了出路來到城市,在最深的礦井里挖煤,在最高的腳手架上蓋樓,他深切地同情著那些大山里來的兄弟姐妹。他參加了“關懷臺灣雛妓”的社會活動。在目睹了一位賣笑為生的山里女孩的慘狀后,他寫出了《大武山美麗的媽媽》,努力地實踐著他的“生活就是歌唱,歌唱就是生活”的信念。
1977年,李雙澤留學期間為救落水者溺斃。胡德夫痛失良師密友。隨后,鄉土文學論戰以及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紛紛揭開序幕。1982年,族人爭取權利的運動也開始了,胡德夫立即投入到這場運動之中。1983年,他創作《最最遙遠的路》,鼓勵大學生的民主運動。同年,他被禁止任何演出。
1984年的煤礦爆炸事件,徹底改變了胡德夫的生命軌跡。這次大爆炸共奪去270個年輕的生命,死者大多是臺灣原住民。胡德夫在挖掘尸體的時候,受到了嚴重刺激?!皺C器往下挖,挖到安全的位置,再爬梯子下去扛尸體。越往底下爬,我就越難過。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在地底下,在最底層。每天去上班的時候都是白的,晚上回來一身黑?!?/p>
晚上回家換完衣服,他坐在電視前看新聞。當電視打開,再次閃現那一幕幕畫面,他忍不住了,沖到鋼琴前面,大聲吼著喊著,敲響了琴鍵。他的妻子記譜能力特別好,馬上記下了他呼喊的旋律,這就是后來的《為什么》。
胡德夫找到當時的作家聯誼會會長張富忠,請他幫忙組織了在新公園舉辦的“為山地而歌”的募捐演唱會。隨后,他說服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臺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12月29日,擁有28個成員的“原權會”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