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在線消息:近讀某大人物的音樂札記,頗不以為然。文中幾乎看不到作者自己對古典音樂獨到的鑒賞、理解,當然也就談不上給讀者多少啟發(fā)和幫助。而最明顯的感覺,則是作者與那些古典大師之間缺少一種心靈的相通,在作者那里,這些偉大人物及他們的作品,不過是閑下來用以把玩并炫耀自己的東西。而對古典的欣賞,則恰恰需要欣賞者與那些音樂大師之間建立起一種心靈溝通,用自己的心去體驗、理解大師們的心,這樣才能真正被他們的音樂打動,才能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感受到作品的力量,從而更能體驗音樂的美感。
不過,與古典音樂大師建立起心靈溝通有時候并不容易,尤其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功利是非、躁動不安的社會,古典顯得離人們愈來愈遠。浮躁的人們也希冀尋求一種寧靜和真實,卻無法擺脫功利,也不愿付出努力。所以欣賞古典,既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功利、欲望的侵擾,也是達到這個要求的有效途徑,而莫扎特的音樂,對于追求內心的寧靜的真實,更是一劑良藥,亞里士多德說:“各種非理性的情欲,都可以在音樂中得到凈化�!�
十多年前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1786年維也納近郊的一個破舊木屋里,一位給伯爵夫人做了一輩子飯的廚師———此時已是雙目失明,屋外風雪交加,盲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在懺悔一生所犯的過錯之后,老人惟一的愿望是能夠看到早已故去的戀人出現在早春的蘋果樹下。馬上,他又嘲笑自己:這怎么可能?一個盲人怎么會重新看見?時光怎么可能倒流?早已故去的戀人怎么會復活?盲老人的自言自語被一個年輕人聽見,他走進老人的小木屋,大聲對老人說:我可以幫你做到!年輕人端坐在小木屋里那架破鋼琴旁,為老人即興彈奏了一支曲子,這支曲子是那樣神奇,在樂曲中,老人仿佛真的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戀人出現在蘋果樹下。就在這美好的瞬間,老人幸福地合上了雙眼,在這一瞬間,老人的美好情感與這支曲子化作了永恒。這個年輕人就是莫扎特。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這個故事一直深深打動著我,給我許多遐想,讓我一直用心去追索、領悟莫扎特。通過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偉大人物,慢慢地我發(fā)現,古典音樂,不僅僅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人格,是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態(tài)度。因而欣賞古典,也體現著欣賞者的文化參與、性情的涵養(yǎng)和精神的響應。此時,我感覺與莫扎特,心是相通的。
之后,聽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能演奏好莫扎特:兒童和保有真心的老人。聽到這話,我沉思良久,感覺說這話的人,是莫扎特真正的知音。莫扎特的音樂纖塵不染、真摯純凈,是把寧靜中的快樂奉獻給聽眾。因而演奏莫扎特,如果是俗事掛心、追名逐利,就不可能表達出莫扎特音樂的熱情、真誠、純凈和快樂。只有那些心未被世俗污染的人才能演奏好他的作品,而兒童則是人最真實、最純潔、最善良、最熱情的時期,老人中,許多也是曾經滄海之后,悟到了生活的真諦,甚至放下萬緣、空掉所有、反璞歸真。
莫扎特短暫的一生,充滿痛苦、悲哀,但他把痛苦藏起來,把快樂帶給人們;把悲哀藏起來,把微笑表現在人們面前。苦難中的莫扎特,更理解生命的意義。快樂和美好,是他對生命的理解,也是他內心的期待和向往。哲學家說,真正的幸福,是痛苦過后精神的自由,苦難中的莫扎特,他的心卻是自由的、快樂的,因為莫扎特短暫的一生,也是幸福的。(請本文作者攜有效證件到太和電子城4樓A區(qū)7號森海塞爾體驗中心領取MX400耳機一副。www.tiangeaudio.com)
為紀念莫扎特誕辰250周年,本報特開辟專欄征集廣大樂迷朋友的心靈文字,如果您聽過莫扎特的音樂,喜歡莫扎特的音樂,請您將您的感受與我們一同分享。(記者:徐志剛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