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原聲】O Brother,Where Art Thou?
O Brother,Where Art Thou?
在一陣莫名其妙的敲擊聲中(如果你沒有看過電影的話)James Carter和眾多男人的歌聲開始飄在炎熱的密西西比州的荒野。
這段音樂很吸引人。枯燥的場面在音樂中突然變的很豐富,很富有節奏感和戲劇性。音樂的出現省略了視覺上的諸多筆墨。接著是遠景鏡頭,伴著歌曲的余音三個逃犯笨拙的出現在我們的視覺之中。
Harry McClintock的聲音響起。沒有想到,Harry McClintock稍有奶油嫌疑的外表下隱藏的竟是如此成熟老練的聲音。Big Rock Candy Mountain仿似在召喚回家的浪子……
You Are My Sunshine應該算是本片的暗線。這首老歌一直積極的暗自涌動。
經過數碼后期處理后,本片的顏色很懷舊很柔和。土土的顯示出30年代泥土的感覺。
三個囚犯在森林中商量的近景,音樂響起,切到中長景,Down to the River to Pray。感覺太棒了,人的聲音很祥和,鏡頭和音樂的感覺很融洽的交融了。
Man of Constant Sorrow,應該說是貫穿在影片中的主旋律。也是在反問我們,到底誰該贖罪呢?
Keep on the Sunny Side在和You Are My Sunshine做著接力,Didn't Leave Nobody but the Baby很勾魂的使人安靜下來……
O Death是這張原聲中個人最喜歡的。
很奇怪的是生命到了這個時候變的很悵然。掘墓者的禱告。
黑色幽默貫穿在全片當中。為了生活,和現實抗掙,和命運拼搏,和自己對抗。
影片中的一切都是積極的,出逃、求助、受陷、解脫、遇見、交往、再見、遇見……生活。
每個人出現,消失。
影片中的一切都是消極的,出逃、求助、受陷、解脫、遇見、交往、再見、遇見……生活。
要逃脫的不過是逃脫這個現實。而,誰能逃脫呢?不過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示自身的順從。
每個人都粉末登場,又倉促謝幕。O Death。掘墓者的天籟。
O Brother,Where Art Thou?的原聲,融合鄉村、民謠、藍調、福音等等懷舊曲風。
如果不看電影很難猜想到劇情,看過電影后則難以忘記里面所有的音樂。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想到,O Brother,Where Art Thou?竟然改編自著名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O Brother,Where Art Thou?在44屆格萊美上獲得了Album Of The Year(年度專輯)。上一次的電影原聲獲得年度專輯要追溯到NN年前了。
音樂是有力量的。看過O Brother,Where Art Thou?你就會更加確信。
O Brother,Where Art Thou?被翻譯成了《逃獄三王》、《霹靂高手》。
如果按照杜尚的最終推斷而得出的理論,生活是最高的藝術的話。偶更喜歡把她翻譯成:《兄弟,生活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