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香港《文匯報》5月29日頭條:內地資金過剩 研推市政債券。
中央智囊機構提交的分析對策報告指出,從2005年開始,中國金融領域開始出現資金“過剩”。面對越來越難流動的資金,中央經濟智囊團的專家們上書三大建議:放開服務市場、解除債券管制以及推動股票改革。其中最搶眼的建議是專家們再次倡推地方市政債券,香港專家更認為明年是推出的好時機。一旦實施,2至3年后有望擴至香港。屆時,香港必定將擁有另一個龐大的投資渠道。
由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王國剛等智囊人士撰寫的報告指出,從2005年開始,本輪經濟周期呈現出景氣逐步趨暖的態勢,中國金融領域開始出現資金“過剩”的特點。但由于中國工業化還處在發展中期,故資金“過剩”只是相對過剩,其根源在于金融改革滯后于經濟發展的要求。
報告主要提出了三大金融改革建議,放開服務市場、解除債券管制以及推動股票改革。其中,對于債券部分,報告建議加大直接融資比重,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解除對債券發行、交易的行政管制,大力發展以公司債券、資產支撐證券和抵押支撐證券為主的債券市場,并在適當的時機推出市政債券。在繼續推動股權分置改革的同時,發展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獲得股權性資金支持的場外股權交易市場。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中央智囊提出的這些創新產品給中國債券市場帶來的不僅僅是投資品種的豐富,更重要的是直接融資的興起,困擾中國內地銀行業的金融風險過度集中問題必將因此大為緩解,中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調的現狀必然大為改觀。
(摘自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