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25日,歐洲六國領導人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政大樓
簽署了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羅馬條約》。
2002年7月23日,在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50周年紀念日上,歐盟主席普羅迪(前右一)等歐盟官員參加降旗儀式。該組織于當日正式結束歷史使命。現在的歐盟就是從歐洲煤鋼共同體發展而來。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提起歐盟,人們總不免會想到它的前身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二戰后,剛剛經歷過一場世界大戰洗禮的歐洲領導人開始對這場戰爭進行反思,以避免類似的戰爭再次發生。于是1946年,英國首相邱吉爾提出了建立“歐洲合眾國”的設想。然而,真正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的卻是時任法國外長的羅貝爾·舒曼。
1950年5月9日,舒曼代表法國政府向德國提出了建立歐洲煤鋼聯營的建議。這個倡議隨即得到了法國、聯邦德國(當時的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響應。一年之后,6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歐洲煤鋼聯營條約》(又叫《巴黎條約》),正式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通稱《羅馬條約》。6國承諾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框架下取消貿易壁壘,創建共同市場。《羅馬條約》為歐共體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原則基礎,3月25日后來也成了歐盟的一個重要紀念日之一。(麥芽/環球周末工作室)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