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半年內二度踏上俄羅斯土地。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邀請下,9月5~6日,習近平將出席在圣彼得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八次峰會,并在期間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
同前幾次相比,此次峰會G20內部關系空前復雜。在幾個關鍵國家中,美俄因斯諾登事件關系異常緊張、而中日關系則因日本無視歷史事實驟冷,導致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27日直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來安排日本想要的那種領導人會晤。”同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令諸多新興經濟體倍感壓力。
此次主席國俄羅斯把增長和就業作為峰會主題,并設置了增長、就業、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加強金融監管等八大優先議題。
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劉宗義認為此次峰會主要有兩大看點,其一就是各國如何應對發達經濟體的貨幣緊縮政策;其二則是傳統問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全球經濟治理。
聚焦貨幣收緊應對
路透社引述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習近平出訪行前媒體吹風會上的話稱,各國如何合作應對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將是G20峰會的焦點。易綱說,在貨幣政策方面,G20峰會將聚焦當主要發達經濟體退出或逐漸退出量化寬松時,如何將其外部沖擊降到最低。
在同一場吹風會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則提出對中國經濟增長來說,國際方面存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第一就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時機選擇和退出節奏。
“我們認為,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復蘇有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增長。”朱光耀指出,“但作為全球最主要的貨幣發行國,美國必須要考慮其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影響,特別是其退出超常規的貨幣政策時機和節奏。”
他同時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在繼續,以及近期新興市場國家的波動,也為中國經濟增長造成了外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有海外媒體評論稱,朱光耀的這番表態意在敦促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勿草率收縮。在上周結束的杰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行長年會上,美聯儲官員們明確表示在考慮縮減量化寬松時,只有當新興市場溢出效應可能反過來影響自身經濟時才會將其作為考量因素。
“在G20成立時,美國特別希望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提供資金幫助他們走出危機,目前看來美國有點過河拆橋。”劉宗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當時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確實作出了重大貢獻,提供了大量資金援助,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當時承諾的條件,比如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并沒有兌現。”他認為,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也將是這次圣彼得堡峰會的重要議題。
金磚國家儲備庫
易綱還表示,金磚國家已就建立應急儲備安排基本達成共識,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這一安排啟動。
他稱,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已討論并認可了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可能性,目前金磚國家在儲備安排的規模、承擔比例、運作機制、治理結構等問題上也已基本達成共識。而在圣彼得堡峰會期間進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上,對儲備安排應該會達成更大的共識。
易綱認為,在當前新興市場波動性和不確定性較大,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建立有利于增強有關國家的信心。
“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很深,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新興國家得不到控制在歐美手里的IMF和世行的充足經濟援助。”劉宗義說,“如果發生這種狀況怎么辦?所以亞洲國家建立了清邁協議,金磚國家也成立了一個外儲庫。”
G20影響衰退?
對今年的G20峰會能否取得很大成果,不少觀察人士并不持樂觀態度。“美俄關系今年遇到了一些挫折,并不是僅因為斯諾登事件,而是一系列事件累積,美俄關系重啟在普京時代并沒有產生很大效力。”劉宗義說。
而在27日的吹風會上,被問及圣彼得堡峰會期間是否有中日領導人會晤相關安排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的回答是,日本無視歷史和客觀事實,不愿面對中日關系面臨的問題,不愿就釣魚島問題進行實質性對話,還不斷采取示強和挑釁行動。不僅如此,日本國內一些政治勢力在歷史等問題上繼續挑起事端,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挑戰人類的良知。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來安排日本想要的那種領導人會晤。”李保東說,日本卻一直拒絕旨在解決問題的對話,最近不斷空喊對話的口號,實際上是裝樣子,是為了混淆視聽。
而從G20本身來說,這個在金融危機中作為危機應對機制建立起來的全球平臺,隨著危機陰霾的漸漸退散,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各國訴求的差異,有觀點認為G20本身的影響力也在逐漸衰退。
“現在我覺得是有這么一種傾向。2008年,G20是作為危機應對機制建立起來的,G20前三屆峰會發揮的作用比較大,但是從多倫多峰會之后,大家都希望G20從危機應對機制向全球經濟治理委員會這樣的機制來轉變。”劉宗義說,“但轉變的過程非常困難,直到現在都沒有看到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