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洲事務代表鐘建華大使可能是去年往來中國與非洲之間最頻繁的人。
自去年二月接替前任劉貴今大使擔任新一任特別代表以來,一年多時間里,中國前駐南非大使鐘建華已密集訪問過埃塞俄比亞、馬里、蘇丹、南蘇丹、盧旺達、剛果(金)、布隆迪、等多個非洲熱點國家,單蘇丹與南蘇丹就頻繁到訪四次,在“雙邊之上”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勸和促談的工作。
談到最近的非洲局勢和參與解決的熱點問題,鐘建華坦言接手時間尚短,當前主要通過同有關各方積極接觸,了解情況,聽取各方意見。同時,“也以中國自身發展的經驗,說明和平對于發展的重要意義,爭取化解一些積怨,為解決分歧做一些工作”。
而他也認為當前受到關注的四個熱點問題(索馬里問題、南北蘇丹問題、大湖地區問題和馬里問題),各有其復雜性,有些也牽扯到中國自身利益。而目前,除索馬里問題有緩和的趨勢外,其他幾個問題尚還云霧不清。但其指出,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欠發達,安全形勢很脆弱,也是造成局勢動蕩的重要根源。
針對外媒在馬里問題上對中國“搭安全便車”的指責,鐘建華指出,馬里問題首先是馬里的問題,是非洲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積極配合非盟、配合西非經濟共同體,協助馬里政府馬里人民解決自身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在有關地區積極進行勸和促談,同時也對相關國家進行必要的人道主義和物資方面的援助,為當地未來長期的經濟發展提供幫助,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而且這種幫助是“長期的,而且不附帶任何條件的”。
“但總有一些非洲以外的人,把非洲當做是自己的‘領地’,或者自己當‘教師爺’,告訴非洲人如何做,告訴中國人應該如何在非洲做,這恐怕就不行了。不僅中國人不會聽,非洲人也不會答應,”鐘建華說。
2012年夏天,在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五大重點領域對非合作新舉措,其中第五個舉措就是“促進非洲和平穩定,為非洲發展創造安全環境”。中國將發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議”,深化同非盟和非洲國家在非洲和平安全領域的合作,為非盟在非開展維和行動、常備軍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增加為非盟培訓和平安全事務官員和維和人員數量。
“中國關心非洲的和平和安全問題,但是也同樣關系非洲的發展,”鐘建華說。他也同時提到自己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怎么樣推進中非合作,走得更加順利。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較早前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十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將有七個來自非洲。而中國作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目前已有逾2000家中國企業在非投資,促進了非洲經濟的多元發展,也創造出“合作共贏”的新的局面。
盡管也有輿論對于非洲的前景是否能及時兌現存疑,但鐘建華指出,中國應對非洲的未來有信心,因為中國自身正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一些國家的不看好中成長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而也正因為中國的這一獨特經歷,許多非洲國家對中國的發展過程充滿興趣,也希望從中汲取有用的經驗,”他說,而且非洲大陸相較于其他大洲,有更好的一體化的自然和文化條件,只是在殖民主義進入之后被人為的割裂。
但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需要在加深理解非洲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當下,中國社會各界對非洲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中國企業應當認真地向非洲人民學習。“去適應非洲,而不是讓非洲適應我們”,鐘建華提到。
“在我過去一年對非洲國家的訪問中,所有我接觸的非洲領導人都對中非合作作出了高度評價,希望這種合作關系能夠發展得更快更好。我們會非常珍惜這種真誠的友好情感,認真傾聽他們的各種意見和建議,讓中非合作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