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失分在就業問題
專家認為,讓民主黨失分的主要原因還是失業率高企。自2007年12月美國經濟衰退以來,共有850萬美國人失去工作,創下二戰后美國歷次衰退中失業人數的最高記錄。2009年10月,美國失業率高達10.2%,為26年來最高水平。到了2010年6月,失業率仍達9.6%。當初奧巴馬之所以能夠上臺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選民指望他能將他們從金融風暴的痛苦中拯救出來。但是到了中期選舉之時,高失業率問題還沒有明顯改善,很多選民將無法不對奧巴馬和民主黨感到失望。
《經濟學人》說,從歷史規律看,失業率的下降一般要在經濟恢復后的半年到一年才能顯現出來,即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到效果。“民主黨可能輸在時機不利上。”
共和黨對民主黨攻勢頻頻:充分利用多數公眾對奧巴馬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的不滿情緒,把此次中期選舉定位為對奧巴馬和民主黨執政的一次“全民公投”。由于奧巴馬上任以來推動了醫療保險、金融監管等多項頗有爭議的改革,動了不少人的“蛋糕”,導致很多利益集團巨資贊助共和黨候選人,或成立代理組織投放支持這些候選人的廣告。由于經費充裕,共和黨不僅把錢砸向兩黨勢均力敵的 “搖擺州”,甚至在一些傳統的民主黨地盤發起廣告宣傳攻勢。
面對不利的形勢,民主黨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一方面,民主黨反復提醒選民共和黨執政時期的種種不得民心之舉,敦促人們不要重溫 “噩夢”;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拉丁和非洲裔選民、年輕以及女性選民等傳統票倉的支持,鼓舞本黨選民的參選熱情。奧巴馬近期多次在大學面向年輕選民發表演講,頻繁談及其在教育改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就。他還為女性民主黨候選人助選拉票,并宣揚政府在幫助女性渡過經濟危機并爭取平等權利方面所作的努力等。民主黨將選舉主題定位為“選擇”:是選擇民主黨代表的 “變革”,還是共和黨的“抱殘守缺”。
但很多美國政治觀察家認為,奧巴馬沒能弄清民意走向,民主黨難以獲勝。“首先,奧巴馬低估經濟、失業問題的影響,是造成民主黨這次選情低迷的主因;其次,奧巴馬引以為傲的醫改法案由于許多程序過于復雜,部分中產階級保費被提高,也是叫好不叫座。因此,即便民主黨近日連連派出資深顧問在各大媒體上說明經濟政策,但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中,民主黨的選情依舊不被看好。”(唐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