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度分離”理論示意圖


“六度分離”理論將名人聯系在一起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只需六步就能將彼此毫不相關的兩個人以某種方式聯系到一起?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科學家近期的確證實了這種稱為“六度分離”的奇妙理論。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可以通過個人的關系網以特殊的方式聯系起來。
***六步就能與陌生人搭上關系
我們可以舉例來解釋“六度分離”理論:A和B曾在舞會上共舞一曲,B曾是C的室友,C又從D那借過一輛自行車,以此類推,最終第一個人A就和最后一個人以這種方式聯系到了一起。也就是說,通過個人的關系網,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中間其實最多只隔著6個人,只用6個人就可以將兩個陌生人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六度分離”理論的基礎。
據英國媒體8月4日報道,微軟公司的研究人員為證實這種理論的可行性而專門開展實驗,他們隨意挑選了2006年的某一月,記錄下當月所有通過微軟網絡發送短信的用戶地址,分析了300多億條地址信息,最終統計得出,多達78%的用戶僅僅通過發送平均6.6條短信,或者說通過6.6步,就可以和一個陌生人建立起聯系。
按照這種理論,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關系網與完全陌生的人搭上關系,甚至像麥當娜、英國女皇和薩達姆這樣的名人從某種意上來說都是我們的“熟人”。
***“六度分離”理論由來已久
“六度分離”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匈牙利作家考林西在他的短篇小說《枷鎖》中就寫到,兩個陌生人最多通過5個人就能建立起聯系。但理論的提出和成形,還得歸功于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斯坦利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最終系統地提出并證實了“六度分離”理論。
1967年,當時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的米爾格蘭姆隨便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請他們郵寄一個信函,目的地是米爾格蘭姆指定的一位住在波士頓的股票經紀人。由于幾乎可以肯定信函不會直接寄到目的地,米爾格蘭姆就讓志愿者把信函發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目標建立聯系的親友,并要求每一個轉寄信函的人都回發一個信件給米爾格蘭姆本人。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終到達了目標股票經濟人手中,并且這些信函經過的中間人的數目平均只有5個,也就是說,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系的最遠距離是6個人。
1967年5月,米爾格蘭姆在《今日心理學》雜志上發表了實驗結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離”理論,表示雖然世界很大,但是如果將每個人的人際關系網考慮進去,人與人的距離其實很小。
當年米爾格蘭姆的實驗只涉及到300余人,但借助現代先進的科技,研究所用的信息量已經被擴大到300億條之多,為理論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現在,“六度分離”理論已經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不少商人和求職的大學生更是將它作為認識朋友、擴展人脈的金玉良言加以實踐。(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