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定居批判不止
1991年蘇聯的解體為大批流亡人士帶來了命運轉折的機會。索爾仁尼琴被禁的作品陸續在國內出版,1994年,他結束20年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俄羅斯。
索爾仁尼琴回國后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以前一樣,他既沒有和共產黨人達成合作,也不買當權者的賬,繼續保持政治批評家本色,對邀請他回國的葉利欽也相當藐視,在媒體上公開指責他的經濟改革措施,批評當局腐敗無能、容忍寡頭攫取國家財富,稱葉利欽的統治是俄羅斯歷史上三大混亂時期之一。
在接受《明鏡》周刊專訪時,索爾仁尼琴這樣評價葉利欽:“他努力使國有財產盡可能快地轉入私人之手,他聽任俄國的財富毫無阻攔地受人掠奪。為了得到地方諸侯的支持,他直截了當地要求實行分離主義,促使通過了使俄羅斯國家四分五裂的決議。這就剝奪了俄國的當之無愧的歷史作用和它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西方則報之以大聲喝彩。”
因此,當葉利欽授予索爾仁尼琴俄羅斯最高榮譽勛章時,他拒絕接受。他說:“我不能接受一個把俄國帶到毀滅邊緣的國家政權的嘉獎。”2000年,葉利欽下臺,當時索爾仁尼琴認為應該起訴他。
***普京登門官方認可
2000年,普京正式接任俄羅斯總統之后,他和索爾仁尼琴的關系一開始也并不好。2002年,索爾仁尼琴批評普京在打擊寡頭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不過,兩人的關系逐漸融洽起來,這主要是因為兩人的觀點在很多方面相同。一方面,普京贊同索爾仁尼琴對西方式自由民主的批評以及俄羅斯文化應自立于西方的觀點,另一方面索爾仁尼琴也贊賞普京為俄羅斯的復興做出的努力。
正因為如此,2007年6月12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文化教育領域杰出貢獻國家獎頒給了索爾仁尼琴。普京在頒獎典禮上說:“全世界成百上千萬人把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名字和創作與俄羅斯本身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的科學研究和杰出的文學著作,事實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獻給了祖國。”
頒獎典禮結束后,普京還臨時決定前往莫斯科郊外的索爾仁尼琴家中,拜訪由于健康原因無法去克里姆林宮領獎的作家。普京對他說:“我想特別感謝您為俄羅斯所做的貢獻,直到今天您還在繼續自己的活動。您對自己的觀點從不動搖,并且終生遵循。”
總結自己的一生,索爾仁尼琴在《牛犢頂橡樹》中說道:“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聲講出真話。我一生的追求就在于沖破阻攔而向公眾公開講出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