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德國人的嚴謹作風舉世聞名,但是唯獨在行車速度上,一直享受著充分的自由,如果有人非要在這方面也立一個規矩的話,那就是要“夠快”。
10月2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德國一家公共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不會支持對德國高速公路實施“限速”的有關議案。上周,一部分中左翼德國社會民主黨議員曾提出要求,希望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支持目前的一項政府議案,該議案旨在對目前德國境內的高速公路實施最高時速不超過130公里/小時的限速。該議案認為,目前德國境內的高速公路行車速度過快,是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德國應當同其他國家一樣實施“限速”。但以默克爾為代表的絕大多數德國人認為,一個好的交通管理體系比“限速”更能高效地防止溫室氣體過量排放。相反,如果一段路段因為“限速”而經常堵車,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才會更大。
相對而言,科學管理體系下高質量的德國高速公路為“開快車”提供了基礎,性能好、保養勤、狀態佳的“大塊頭”德國車為“不拋錨”提供了保障,而嚴守行車規范的德國駕車者則避免了“違章行車”造成交通事故的隱患。況且,包括德國在內的部分歐盟國家已基本實現了高速公路的成本回收,因此免費順暢的道路環境也讓司機們可以一腳油門踩到底。
在法國,高速公路的限速長期以來均為晴天130公里/小時、雨天110公里/小時。不過交通擁堵現象依然無法解決,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荷蘭,“限速80公里/小時”的字樣動不動就出現在高速公路的顯示屏上,緩緩移動的鋼鐵長龍不但令駕車者心急如焚,還不得不排放出大量的汽車尾氣。
據一項科學研究表明,汽車在緩步啟動和突然加速時排放的尾氣量最多。想必正是基于這一個科學理論和自身的諸多優勢,德國人才轉換思維,創立獨特的“高速安全行駛觀”,從而希望以高效益的交通環境進一步推動高效益的現代經濟生活。(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