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加菲貓》海報

環球在線消息: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上了年紀的貓與人類一樣,也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癥,即通常所說的老年癡呆癥。但是有益健康的飲食、精神上的鼓勵以及伙伴交流能夠降低患病危險。
病癥類似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上了年紀的貓與老年人一樣,也有患癡呆癥的危險,”英國愛丁堡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專家達妮埃爾·甘恩-穆爾6日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
阿爾茨海默氏癥是老年人患癡呆癥的主要誘因。據統計,全世界有大約1200萬人正在遭受這一病癥的折磨。這一病癥的致病機理是病人體內逐漸形成的異常蛋白質團塊糾纏在一起,抑制了大腦處理后傳遞的信息。
甘恩-穆爾最初是因為注意到自己家8歲的貓患病,才與她的丈夫共同開始這項研究,她的丈夫在圣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類的阿爾茨海默氏癥。此外,甘恩-穆爾的研究小組成員還來自英國蘇格蘭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甘恩-穆爾運用特殊測試方式例行解剖分析時,發現患病貓腦中的異常蛋白質與人類腦中類似。
與壽命有關
甘恩-穆爾懷疑其他動物(包括狗),也容易患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其他癡呆癥。僅英國就有900萬只寵物貓,其中三分之一已進入老年。
“我懷疑許多動物不會活得那么久,”甘恩-穆爾對路透社記者說,“在野外生存的動物,如果活到患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年紀是不正常的。但是寵物貓在主人們的精心照料下,壽命卻越來越長。”
貓比人類變老的速度快,因此可以提供關于衰老過程以及癡呆癥的產生與對人和動物潛在治療方法的重要信息。
通常說來,7歲的貓被視為年長,而12歲的貓就已近衰老。甘恩-穆爾在貓20歲時還對它們例行觀察,據她所知壽命最長的貓是32歲。
“與人類相比,貓的壽命越短,使得研究者能夠越迅速地估算在患病過程中飲食、高血壓和服藥的影響效果,”她說。
互動有效
貓科動物患癡呆癥的早期征兆包括迷路、忘記吃東西、行為異常,甚至因睡眠周期改變而引發的夜晚哭泣。
就像人類一樣,“用進廢退”原則同樣適用于動物。缺乏環境和精神上的刺激和互動,成為導致癡呆癥的主要因素。
甘恩-穆爾在《貓科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她的研究結果。她說:“其實,我們能做許多事來幫助逐漸衰老的貓�!�
“我們希望貓與貓之間產生互動,同時它們與人交流也很重要,因為這能增進貓和主人之間的關系,”甘恩-穆爾補充說。
(作者:陳征微 編輯:王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