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希臘潛水員1901年打撈水下古船殘骸時,發現一座隨船靜默2100余年的鐘形裝置。裝置厚厚的覆蓋物和糾結的外形讓人百思難解其用途。
百余年后,科學家終于在現代先進技術輔助下,揭開它驚人謎底——這座名為“安提凱希拉儀器”的裝置竟然是一臺兩千年前的超級天文“計算機”,天文學家計算天體運行周期的工具,它的先進性在其制成后千年間無人超越。
鐘形儀器
來自英國、希臘和美國的專家,利用立體X光電腦斷層掃描和高解像表面成像技術在不損壞儀器的情況下,窺探到儀器內部。他們的發現30日刊登于英國雜志《自然》上。
“安提凱希拉儀器”由手工制成,做工精細。儀器由銅質齒輪和刻度盤組成,29個齒輪彼此咬合。研究人員認為,儀器制成于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前100年,于公元前65年左右隨船沉入42米深的水中。
研究人員利用斷層掃描和高解像表面成像技術,閱讀了刻在齒輪上的文字。由于年代久遠,這些文字一直依稀難辨。成像技術讓研究人員看清了比之前多1倍的刻字。研究人員說,刻字含意與太陽和月球的運動有關,其中一組齒輪還記錄了月球的不規則運動方式。
由于月球運行軌道為橢圓形,月球在不同位置運行速度不同。研究小組負責人天文學家邁克·G·埃德蒙說,這個問題在千余年后還困擾著偉大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
研究人員認為,儀器原有37個齒輪,前后鐘面各一個,可以安裝在長31.5厘米、寬19厘米、厚10余厘米的木箱中。儀器是一個可運算的日歷,按一年365天計算,設計巧妙的是,它每4年還包括1個閏年。
多種周期
“安提凱希拉儀器”不僅是天文日歷,它還計算著諸多天文周期。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德雷克·德索拉·普里斯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安提凱希拉儀器”進行早期研究。他認為,儀器原有31個齒輪,把陽歷和歷時19年的默冬周結合在一起。
默冬周包括235個朔望月,經過一個默冬周后,月相開始重現于陽歷的同一個日子。
新研究發現,“安提凱希拉儀器”不僅能提供為巴比倫人所熟知的默冬周,還能給出使陽歷和陰歷統一的卡利巴斯周期,以及推測日食月食的沙羅周期。由于日食月食被古人認為是一種預兆,研究人員推測,計算沙羅周期可能是與舉行宗教活動有關。
研究人員說,“安提凱希拉儀器”甚至還能充當天文年歷,顯示希臘黃道帶的主要星體和星座的升落,以及行星的位置。
領先千年
根據現存考古資料,“安提凱希拉儀器”的先進計算能力和技術含量在它制成后千余年時間內沒有其他儀器可以媲美。
埃德蒙說:“儀器設計精美,這暗示著希臘人擁有先進技術。”埃德蒙認為,古希臘的歷史可能因此被重寫。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弗朗索瓦·沙雷特博士也說,直到1000多年后,類似天文計算器才出現。伊斯蘭天文學家比魯尼公元996年發明的星盤由8個齒輪組成的,盡管同樣描繪太陽和地球的運行規律,但復雜程度卻不及“安提凱希拉儀器”。
對于這臺儀器出自何人之手,研究人員還沒有定論。他們懷疑,希臘天文學家及數學家喜帕恰斯可能參與制作過程。
研究人員說,齒輪的齒數目決定著儀器的功能,這臺儀器中,某些齒輪有53個齒,這和人們所知的喜帕恰斯月球理論模型存在聯系。同時,儀器描述的月球運行方式與喜帕恰斯的推測吻合。
由于沉船載有來自希臘羅得的罐子和硬幣,研究人員認為,船可能由羅得出發,而喜帕恰斯正居住在羅得,對研究人員而言,這些都太過巧合。
(作者:陳立希 編輯:王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