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讀者文摘》10月號報道,最新研究表明,猴子能制作藝術品,海豚能聊天,實際上在這個星球上誰都不笨。
每當談及智慧,毫無疑問人類是動物王國里最為高等的動物。但在最近幾年,科學家已證明,動物界里從卑微的蜜蜂到龐大的大象都有著驚人的智慧和情感深度。通過實驗室和野外的研究,研究者們已經發現動物們有傳達復雜思想、解決問題、使用工具和表達情感的能力,這些都曾被認為是人類所特有的。
下面將要談及的智慧決不是訓練一只狗來察覺人類患上癌癥,和能夠記下很多數字之類的技能那么簡單。這里的智慧是動物利用先天特性來完成復雜意圖的能力。以下是一些令人驚奇的例子。
猴子藝術家的生意
在1996年,珍妮特·施密特成為諾曼底小河動物園的行政主管時,她獲悉了很多有關僧帽猴智慧的事情。她和她的丈夫收養了一只年輕的有著頑皮性格的雄性猴,并給它起名為貝利先生。這只猴子特別喜歡乘坐汽車,并且堅持自己插進點火鑰匙,并騎坐在乘客座位上的短槍上。斯密特說:“當我們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它就馬上蹲在窗戶下面,當我們停車時,它就跳起來,沖著我們旁邊的汽車大笑,以此招惹乘客”。
現在12歲(僧帽猴壽命年限為40歲)的貝利先生已經成為一個癡迷的畫家。它用各種各樣的畫筆畫畫,并創作了色彩斑斕的抽象帆布畫。像任何率性而為的藝術家一樣,當它創作時不喜歡被打擾。斯密特說:“貝利能堅持畫上幾乎一個小時,直到它放下畫筆,中間不允許任何人打擾。它有時候驚訝的注視著,你會了解到它正在進行創作。開始喂養它時,我們放棄了看電視,因為它太有趣了。”
草原上的土撥鼠
通過發出各種似鳥一樣的唧唧喳喳聲,草原土撥鼠彼此間相互提醒有動物正在靠近它們。他們演示了一套令人驚奇的復雜的“通信系統”,他們甚至還有針對他們的特殊同種群明確的語調。
弗萊格斯塔夫北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康斯坦丁·斯勞勃德希考夫說:“這就像聽來自加州、得克薩斯州和佛蒙特州的人說話一樣。”在對岡尼森的草原土撥鼠25年的研究過程中,他記錄下土撥鼠說的10種名詞,包括鷹、鹿和山狗,以及一些描述顏色、大小、形狀的形容詞,甚至一些說明速度的動詞。因而一個土撥鼠可能會向他的同類警告“一個穿著黃色襯衫的大個子人類正在迅速的靠近我們”。
斯勞勃德希考夫猜想土撥鼠的語言系統中可能有更多的詞匯。在一項還在進行的研究中,他和他一起做研究的學生們制作了一些黑色的木制動物側影,和一些幾何學形狀——橢圓形,三角形,星形,然后把它們迅速放到土撥鼠領地內。有什么反應呢?斯勞勃德希考夫說:“土撥鼠門自己制造了很多新的詞匯來描述形狀。顯然他們的大腦里有著非常廣泛的詞匯,可以隨意的拿出來使用。”
最后,斯勞勃德希考夫希望能和動物們說話,盡管早期的嘗試與復雜的交談還相距甚遠。斯勞勃德希考夫說:“我曾經讓我最好的土撥鼠模仿說山狗,但是他們只是討厭的看著我,就像我剛說了一個不文雅的單詞似的。”
有情感的大象
就像記憶中傳說所講的那樣,大象也擁有者巨大的同情心。當獸群中一頭大象因為受傷而落隊時,剩下的象會等著他趕上來。如果一頭大象陷進了泥窩,其它大象也會幫助它擺脫困境。博爾德科羅拉多大學的動物行為學教授馬克·貝考夫博士說:“這時候,其它的大象會像鏟車一樣試圖卷住下面的大象,然后把他拉上來。”
《動物情感和美德》的作者貝考夫指出,在一頭大象死后,獸群中的其它的象將會很憂傷。他在肯尼亞北部曾觀察了一群大象,看看它們頭象的雌性配偶死去后的反應。他說:“大象們仰面朝天垂著尾巴,圍在一起,很明顯它們極為悲慟。”
當2004年的大海嘯沖擊著泰國的海岸時,大象還展示了他們的敏感和同情心。目擊者報告說曾看到大象尖叫著跑向更高的地面。在路上,他們用鼻子卷起并挽救了12個旅客的生命。
聰明的烏鴉
能否使用工具曾經被認為是人區別動物的標志,但科學家們報告說,還有很多的動物能夠使用工具。坦桑尼亞的禿鷹用向鴕鳥蛋扔石頭的方法來打開它們。綠色的蒼鷺向湖里扔小石子來引誘魚兒游上來。按照《烏鴉:與聰明人的較量者》的作者坎迪斯·薩維奇的話說,以上的那些和烏鴉比起來就是相形見絀了。
她如此描寫新蘇格蘭的烏鴉:它們用嘴把把小木棍的末端制作成一個精制的鉤狀的工具把蟲子從腐爛的樹中捕獲出來。這些能力并不僅僅局限在野生的烏鴉上。在一項牛津大學的研究中,被捕獲的烏鴉同樣可以自己學會用導線制造工具來從木材的縫隙中得到食物,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例子。
具有創造力的海豚
早在遙遠的亞里士多德時代,海豚就被認為是海洋聰明的保護者,他們保護海員免遭鯊魚傷害,引導輪船找到陸地。使人更感動的是海豚彼此間溝通的能力,尤其是在距離很遠的時候。海豚發出高音調的口哨聲與它們不能看到的其它海豚交流。
一些海豚還能理解符號語言。在夏威夷大學的海豚研究所里,訓練者教給識別一個名叫阿凱卡邁的雌海豚一些單詞的意思和句子里單詞的順序。然后當訓練者標出“人、沖浪板、帶”的符號時,海豚就知道是“把沖浪板帶給人”的意思。當訓練者轉換手勢說明是“沖浪板、人、帶”的時候,海豚就知道她得“把人帶到沖浪板上去”。
在展示海豚創造能力時,訓練者做出“創造出一前一后”的手勢時,一對海豚就會在一條線上同時游動。海豚研究所主任路易斯·赫爾曼博士說:“它們還會游成環形,還會一邊旋轉身體,一邊躍出水面。我們從不知道它們將會做什么。到今天,研究人員還不確定海豚是怎么告之彼此它們將要展示的動作。”
(作者:楊孝文 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