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佛國”五臺山依然寒風刺骨。通往五臺山核心景區的路上,運送沙石的大卡車來往不斷,激起滾滾揚沙。身著藍色工服的工人們伏身鋪設管道,在清寒的天氣里衣著單薄依然大汗淋漓。而在道路一側,一群群裹著軍大衣的游客正涌進寺廟進香。
“正在進行的是五臺山中心區道路改造工程。”五臺山風景區工作人員介紹說,該道路整治工程投資達7000萬元,改造完成后,如今窄小不平的路面將變成長6.15公里、寬12米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和青石板路面,給排水、供熱、強弱電等管網全部入地,并安裝景觀路燈。
為保護“世界遺產”佛教圣地五臺山,中國在“后申遺”時代將投入100億元進行資源保護、旅游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永續利用。
五臺山位于山西東北部,其鱗次櫛比的廟宇構成了東亞乃至世界現存的最龐大佛教古建群,僅臺懷鎮現存完好的寺院就有47座,為中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
隨著2009年五臺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海內外游客大幅增加,僅今年清明節假期購票進山游客人數就近1.5萬人,同比增長4成以上。申遺為當地旅游業帶來的“暈環”效應明顯。
旅游熱引發了如何協調旅游開發與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難題。五臺山曾經一度被濃厚的商業氣息裹挾,商鋪林立,汽車喇叭聲、小販叫賣聲不絕于耳,打破了五臺山近兩千年來“晨鐘暮鼓”的寧靜氣氛。
申遺過程中,面對一些專家學者的擔憂,中國對世界遺產組織做出承諾:入遺是申遺的重點,更是加強保護的新起點。
為完成這一承諾,2011年9月,山西省政府決定投資近100億元進行23項改造提升工程,致力于廟宇保護、中心區道路改造、居民整體搬遷和河道治理等。
山西省文物局局長王建武表示,其中14座重點寺廟將獲得7000萬元投資,重點對文物本體進行修繕,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改善基礎環境。
據介紹,基本的工程項目分為兩類:一類是即刻保護的,一類是需要仔細設計上報審批后再進行。重點是保證附屬設施與文物整體相匹配。
五臺山宗教文物局局長劉文光說:“省文物局目前正在委托專家對各個寺院的修繕方案進行詳細設計。”
“因為中心區道路的施工,我們的行程受到一點影響,少游一個寺院,但每個寺院的環境都不錯,我們心情很好。”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劉先生告訴記者。
“這些問題都是暫時的。”五臺山景區工作人員高峰毅告訴記者,“按照規劃,7月之前道路建設將全部完成,屆時將徹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據了解,2012年已開工和即將開工的改造建設工程總投資約25.5億元,包括重點寺廟文物保護、中心區管網入地道路改造、“印象五臺山”大型情境體驗劇項目、景區生態修復工程、清水河流域河道治理等。
總體項目初步確定將于2013年完工。“那時的五臺山將重回正軌,又是一派清凈佛國氛圍。”高峰毅說。
來源:新華網山西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