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把園區打造成為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繼續在全國起到排頭和標桿作用;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把園區建設成為和諧樂居的新天堂,用前所未有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面向未來。這是蘇州工業園區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決心和發展方向。
蘇州工業園區于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十八年來,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左右,2005年率先高水平達到江蘇省小康指標。園區以占全市3.4%土地、5.2%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并連續兩年名列“中國城市最具競爭力開發區”排序榜首,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二位。
近年來,園區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率先實施轉型升級戰略,全力推進二次創業,突出以“九大行動計劃”(制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生態優化、金雞湖雙百人才、金融翻番、納米產業雙倍增、文化繁榮、幸福社區建設)為抓手,加快打造產業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
今年1-7月,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36.6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4.5億元,進出口總額462.8億美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2.4億元。
調整產業布局謀轉型
當蘇州市在全國率先吹響“轉型升級”號角的時候,蘇州工業園區就敏銳的意識到,結合園區實際必須積極搶抓全球產業布局調整機遇,大力開展擇商選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在這一正確思路的引導下,園區主導產業能級不斷提升,8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45個項目,歐美項目約占一半;全區投資上億美元項目128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7個,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首期投資30億美元的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開工建設。
新興產業迅速壯大,以納米技術為引領的光電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醫藥、軟件及創意、生態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2011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2006.4億元,增長3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3.2%,成為全國唯一“國家納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集約發展水平領先,堅持集約節約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有效利用,萬元GDP能耗為0.307噸標準煤,COD和SO2排放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生態環保指標連續3年列全國開發區首位,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