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省再擔保公司獲悉,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為3.5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再擔保融資規模超1200億元。無論是服務中小微企業數量還是融資規模,均居全國首位。
不僅如此,近三年該公司再擔保融資規模激增,成立之初僅為64億元,2010年突破248億元,2011年突破454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550億元。之所以迸發出如此大的力量,源于以省再擔保公司為龍頭、融資性擔保機構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增信—分險服務平臺,以及“資本結構多元化、經營機制市場化、合作模式多樣化、服務方式一體化”的再擔保“江蘇模式”。
正是這一模式,在全國創下七個第一:第一個吸收民營資本入股,成立之初,注冊資金30億元,其中16億元為省財政資金,14億元為社會資本;第一個在市、縣級成立再擔保分支機構,12家分公司遍布全省;第一個累計再擔保金額突破千億;第一個發行成功區域集優融資計劃;第一個建立全省聯網的擔保再擔保信息系統;再擔保實收資本全國第一;合作擔保機構數量全國第一。
成立再擔保公司,是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為支持中小微企業作出的重要舉措。按照要求,江蘇再擔保公司不能做成純政策性的公司,注冊資金最終要達到5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再擔保公司。這就意味著既要有社會效益,又要有經濟效益。
只有吸引民資入股,才能發揮更大的生命力。可是再擔保本身主要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其主營業務并不以盈利為目標。而民資進入金融領域,為的是多一種投資渠道,分享金融業的高利潤,這與省再擔保的責任使命相違背。
為此,省再擔保實行差別利潤分配機制,即在堅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再擔保為主業的同時,利用自身的信用優勢拓展利潤較高的直接擔保業務,增加贏利。“財政資金讓利分紅,滿足社會資本的盈利需求。”省再擔保公司董事長郭輝說,“通過這種差別化的利潤分配機制,省再擔保公司可在資本金實力、擔保增信能力、融資放大功能等多方面發揮出更大的資金杠桿效應。”
按照這一機制,成立之初,省財政資金率先發揮引導作用,帶動了社會資本。經過三年,再擔保對民資的吸引力逐步加強。目前社會資本已經增加到18億元,其中民營資本有6億元。財政資金也增加到18.32億元,總注冊資本金達36.32億元。
之所以不斷吸引社會資本入股,為的是做大公司規模。郭輝告訴記者,再擔保的發展主要靠不斷壯大資本金規模,放大信用杠桿作用。作為省級金融公司,省再擔保目前信用評級AA+,在銀行的授信倍數可以放大10倍,如果注冊資本金壯大到50億元,信用評級達到AAA,就能更多更好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另一方面,再擔保還承擔著規范擔保行業的責任。為此,省再擔保公司聯合了省內350家擔保機構和25家銀行,建立了省再擔保體系,同時設計了一系列合作機制。體系內的擔保機構占全省融資性擔保機構的45%,實現了全省市縣全覆蓋。
此外,在規范擔保機構的經營行為時,省再擔保探索出“不同步代償”的方式,按照“低風險低收費、高風險高收費”的市場化原則,把壓力傳遞給擔保機構,提高擔保機構的風險防范能力。不過,加入體系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擔保機構出現違規經營行為,將被踢出體系。日前南京某擔保機構已因違規經營被清除出體系。三年來,銀行在選擇擔保機構時,已經將是否加入再擔保體系作為重要參考。
創新產品,近距離服務中小微企業。省再擔保公司圍繞著拓寬發展渠道,先后成立了6家控股子公司,業務涵蓋信用擔保、融資租賃、科技小貸、創業投資、資產管理等各個金融服務領域,基本覆蓋了一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
同時,該公司利用AA+信用等級,為中小企業發行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集合信托等提供增信擔保,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直接融資力度。截至2012年10月底,累計擔保債務融資工具16支,總額48.69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0%以上。在服務中期票據、集合票據發行擔保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公司債、集合債、企業債、私募債市場,年內新增集合融資產品10.59億元。(趙偉莉)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