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關注新型城鎮化中文化產業的發展
2014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社會事業的優先發展,要關注新型城鎮化中文化產業跟文化事業方面的發展,做得更加惠民。據介紹,2013年8月,泉州與韓國光州、日本橫濱共同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當選之后,“文化復興計劃”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今年元宵期間,一系列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演出在泉州上演,拉開了“東亞文化之都”2014活動年的序幕。在以今年春節為起點的一年內,泉州將舉辦一百多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向世人展現閩南文化。此外,泉州市還啟動了總投資10多億元的古城文化復興計劃西街項目。
對于泉州推出的一系列的文化復興計劃,駱沙鳴表示,這些計劃主要是使文化能夠更加惠民,使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以及多樣性得到更好地體現。
“比如說我們2014年準備投入9個億,在我們的東海行政中心建設我們的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非遺展示館等等,做一些公共文化的大型的設施,讓群眾能夠在當中享受到我們文化的大餐。”駱沙鳴說。
駱沙鳴認為,進行文化保護和復興的社會價值是為了傳承整個社會的文化,延續文化的生態環境。同時,他建議,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借助一些智能化、信息化的元素,注入一些新型的科技元素,使受眾更加多元,使市民的文化科技素養跟著提高。
駱沙鳴認為,社會事業要優先發展,醫療、文化都是政府的公共服務提供的產品。首先是要體現它的公共性、公益性,所以在投入上,可以從加大政府采購這個方面,在醫療跟衛生方面,還有文化事業方面加大投入。
對于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提高這個資金利用的效率,駱沙鳴認為,政府在文化的投入方面可以借助財政的績效管理,以及一些審計方面賴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跟效率。
關于社會事業建設方面引入市場機制,駱沙鳴舉例說,民間博物館這個行業的發展,可以通過引導民間資本的注入,或者通過把我們的民辦博物館跟文化旅游產業結合起來,讓它們互相彌補,保持它的非盈利性的運作。在市場機制起決定性作用方面,還可以做很多的創新和探討。
駱沙鳴委員表示,會專注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傳承城市的文脈。(記者 胡美東 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