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5月,方舟公共自行車租賃公司啟動公共自行車免費體驗月活動,市民可免費用車。(資料圖片)本報記者范繼文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2009年的北京交通顯得有些無奈和尷尬,一方面,為了保住藍天,為了緩解擁堵,優先發展公交,根據尾號限行車輛;另一方面,私家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去年底突破400萬輛,交通擁堵的情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變。與此同時,自行車出行比例卻在逐年下降。
在“兩會”召開之際,交通問題再次提上議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建議,在落實公交優先的同時,引導市民選擇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市政府有關部門稱,發展自行車交通出行目前已經進入了日程。自行車出行將納入全市交通規劃,2015年,自行車出行比例占23%。
在汽車的“道路擁堵”時代,昔日“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車會否復興,不是作為健身工具,而是城市交通主力呢?
自行車將納入交通規劃
隨著國人對私家車的憧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留給自行車的路面越來越少,而自行車的出行比例也不斷下降。數據顯示,2009年1到4月,北京市民的自行車出行比例只有19.7%,比2008年同期下降0.6%。
政府部門相關人士透露,根據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建設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行動計劃(2009到2015)》,2015年北京市交通總體的出行格局將變為,公共交通占45%,小汽車出行占22%,出租車占8%,而自行車要達到23%。
該人士表示,面對機動車快速增長的形勢,必須力保自行車出行比例在20%以上,同時大幅降低小汽車的出行比例。政府將采取措施引導、鼓勵市民使用自行車。
北京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自行車交通出行將納入全市交通規劃。為推動自行車交通出行,保護自行車的路權,今年北京市將建立兩個自行車出行示范區。
自行車交通規定擬修訂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長和自行車出行比例的下降,原本很多主干道上的自行車道已經逐步變成了機動車的輔路,此外,一些路面原來的自行車道被施劃為了公交專用道,有的道路雖然有自行車道,但遇到公交港灣,就形成了自行車和公交車同道的局面。
針對這些問題,北京市將修訂或廢止不利于自行車交通的管理規定,在道路兩側設置自行車的專用道,以保護自行車的出行路權。
胡同內自行車優先通行
根據規劃,北京市將利用二環路以內的胡同、中心商業商務區,以及新建的住宅區等地區建設自行車專用系統。比如已劃定的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和二環路以內地區,尤其是皇城范圍,目前的道路空間尺度要維持現狀,因此,在對胡同整體格局實行原貌保護的前提下,交通部門將按照行人、自行車和小型公共汽車的優先次序合理利用道路資源。按照規劃,在舊城區,交通、規劃等部門將利用胡同和街坊路開辟自行車或行人專用系統,優先通行。新建住宅區也將建設良好的自行車交通。
換乘站設自行車停車場
能否方便地換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是很多市民選擇自行車出行的重要考量依據。為此,北京市要建立分工明確、運行高效的由公共汽(電)車、普通機動車、自行車和行人等各類交通有機銜接的道路交通運行體系。
交通部門將為自行車短途出行及換乘公共客運交通的市民創造良好條件,在中心城主要客流集散中心、公共客運交通中心站及換乘樞紐站建設自行車停車場,以改善不同客運方式銜接換乘條件。此外,隨軌道新線同步建設駐車換乘停車場和自行車停車場。
今年增設149個租車點
從家到公交、地鐵站,從公交、地鐵站到最終目的地被稱為公共交通難以覆蓋的“最后一公里”,是公共交通的死角;而自行車租賃是消滅這個死角最好的選擇。政府將大力扶植自行車租賃行業,通過自行車公共租賃點覆蓋面的擴大,吸引市民用自行車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為此,北京將在地鐵站、公交樞紐等重點地區大力扶持自行車租賃業發展,到2012年形成約500個租賃點、2萬輛以上租賃規模;到2015年形成約1000個租賃點、5萬輛租賃自行車的規模。僅在今年,北京市就將在地鐵4號線等沿線有條件的地鐵車站設置149個公共自行車租賃試點。
■委員聲音
鼓勵自行車出行政府要保障硬件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郭耕曾經提交過一份提案,建議政府加大對自行車交通出行的引導。
當記者告訴郭耕,市政府確定要大力倡導發展自行車等低碳交通,并將要力保2015年北京自行車出行比例達到20%以上時,郭耕對政府重視自行車交通出行表示歡迎。“作為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自行車承擔的交通出行越多,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就能得到更多的緩解。”
郭耕表示,目前北京自行車出行堪憂,“我太太每天都騎車上下班,越來越感到危險,走著走著自行車道就被公交站臺,或者機動車停車位給吞噬了,只能冒險進入到機動車道。”郭耕說,僅憑呼吁或者倡導是無法吸引市民去選擇自行車交通出行的,政府應該加大硬件建設,為自行車開辟專用道,做到小汽車、公交車、自行車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試點思路
示范區內自行車專用道成網
據了解,為推動自行車交通出行,保護自行車的路權,今年北京市將建立兩個自行車出行示范區,示范區選定在了廣安門內大街、中關村西區。目前這兩個示范區具體的示范改造工程尚沒有具體確定的方案,但其思路已經基本形成。
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長、總工程師段里仁教授介紹,示范區首先會考慮對自行車專有路權的保護,在示范區內道路兩側通過一些交通設施設立自行車專用道,禁止機動車、公交車侵占自行車道,這些自行車專用道還要盡可能連接成網,以確保自行車出行快捷、便利。
其次,要方便自行車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銜接,比如在公交站、地鐵站周邊專門為自行車停放設置停車場地。
此外,在交通管理方面,通過在道口施劃一些自行車候車線,或者對交通指示燈進行調整,以減少自行車和機動車出行之間的交叉,提高自行車的安全性。
>>探訪
非機動車車道成了停車場
日前,記者來到將成為自行車交通出行示范區的中關村西區。所謂的“中關村西區”東起中關村大街,西至蘇州街,北起北四環路,南至海淀鎮南街,這里原本是北京最繁忙的IT產業基地,東北有海龍大廈、鼎好商城,東南有新建的新中關購物中心等休閑購物場所,而進入西區的腹地則是林立的寫字樓。
記者發現,這里由于既是商業區,又是辦公區,很多市民都是開車前來購物或者上班,結果造成周邊車位捉襟見肘。比如中關村北一街,記者開車進入后便排起了長隊,原本就不寬的道路上,還有市民違規在路邊停車占據了非機動車車道,雖然有保安引導車隊前往大廈下面的地下停車場,但還是有很多車主在道路上繞圈希望不花錢在路邊停車。
在中關村西區騎自行車的人并不多,幾名騎自行車的小伙子也都是附近大學的學生,他們反映,在中關村西路的一些較寬的道路上還有非機動車道,但由于有違規占道停車,他們經常要從非機動車道騎入機動車道,此外,還有很多路口只有一個紅綠燈,沒有左轉燈,騎車左轉時經常和直行的小汽車發生交叉,覺得挺危險的。
記者發現,其實中關村西區的南側和東側就是地鐵10號線和4號線,不過有些有車族不愿意乘地鐵前來上班,“從地鐵中關村站下來走到辦公室還得將近20分鐘,打車不劃算,還不如開車過來方便。”在西區腹地創富大廈工作的馬先生說,如果將來建成自行車示范區,有連續的自行車專用道,而停車費的價格會大幅增長,自己會考慮選擇地鐵換自行車的出行方式。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