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律所實習新規被指排外
規定實習者檔案需在北京存放 律協否認歧視
中國日報網消息:1月15日,(北京)市律協在網站發布通知,稱自1月18日起,人事檔案不在北京市所屬人才機構存放的人員,將無法獲得在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申請實習的資格。該新規被質疑存在地域歧視,因為按照北京人才機構的存檔條件,一般需具有北京戶口。昨天(23日),市律協秘書長否認新規歧視外地人,稱下周一會就新規做全面解釋。
新規提高檔案門檻
按律師法規定,律師在正式執業之前必須經過一年的實習期。記者了解到,此前,在京申請做實習律師的人員,遞交材料時也需提供人事檔案關系存放證明,但對檔案存放地沒有限制。
而1月15日市律協新出臺的《北京市律師協會關于調整申請實習人員相關申請材料的通知》,則要求在本市申請實習人員的人事檔案存放地必須為北京市所屬人才機構。
通知要求,1月18日起,申請人員申請材料不合規定將不予受理。
被指排斥非京籍
“這不是排擠非北京戶口的嗎?”通知一出,立即在律師圈里引起熱議和質疑。多名律師告訴記者,北京市所屬的人才機構只接受北京戶籍人員的人事檔案存放。這意味著,很多通過了司法考試、想在北京打拼做律師的非京籍人員很難入行。
一名政法大學畢業生說,法律專業的就業情況并不理想,公務員競爭太激烈,過了司法考試的,只有少部分能進檢察院、法院,大多數都會選擇律師行業。“我本打算在北京找個律所實習,但像我們這些外地學生,沒有在北京落下戶口,檔案也打回了老家。難道就因為一個破檔案,我非得回老家實習不成?”
律協否認歧視
昨天下午,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北京市律協秘書長李冰如。他說,把律協的通知推論為歧視外籍律師是誤讀,律協只要求外地律師將檔案存放在北京人才機構,并未對戶籍作要求。
當被問及律協下發該通知的初衷,是否是為方便律師管理等問題時,李冰如稱,下周一北京律協將對通知做全面解釋。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