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鐘可達。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為廈門市轄區。
鼓浪嶼開拓于宋末元初,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鄭成功曾以此為軍事據點屯兵操練,對抗清兵。目前日光巖上尚存有當時建造的水操臺、石寨門故址。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曾占領鼓浪嶼,直到1845年撤軍。1843年后,廈門根據《中英南京條約》開辟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日本占領臺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1902年1月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臺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后在島上設立領事館。這段時期,有很多傳教士來到鼓浪嶼,他們建立的學校對中國現代教育有重大影響,例如:1898年,英國牧師韋玉振與夫人韋愛莉到鼓浪嶼傳教時創辦的“懷德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現已更名為日光幼兒園)
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
鼓浪嶼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
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游區。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編輯:馬原 來源:百度百科